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日发布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以降低用药风险。通报称: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1885例,严重病例48例,无死亡报告。(9月20日新华网)
依法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工作职责之一。然而笔者发现,对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提醒”,网民似乎并不怎么“领情”。这种不“领情”,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质疑维C银翘片是一种已使用几十年的“老药”了,为何到现在才发现“不良反应”?药监局是否有失职行为?二是“吃”死人的药品多了去了,药监局为何跟一种没有死亡报告的药品“过不去”?三是甚至有人怀疑通报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是个“阴谋”,因为维C银翘片是一种“最便宜的感冒药”,“消灭”维C银翘片的目的是为了给高价药“开路”。
一些网民对国家药监局“提醒”的如此反应,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究其原因,当然主要是因为网民在认知上存在局限性。比如,国家药监局通报的“吃”死人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其实并不少,只是因为这类通报信息通常只挂在国家药监局的官方网站,而很多人却没有到其网站浏览这类信息的习惯;再如,便宜的药千千万,国家药监局有必要独独对维C银翘片“过不去”吗?
然而尽管如此,笔者以为一些网民对国家药监局的“提醒”不“领情”仍然值得国家药监局深思。因为现在部分公众之所以对一些政府部门的政策措施表现出“天然”的不相信、甚至是“逆反心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些部门的“工作表现”不能让公众满意。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例,近年来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假药劣药、国家药监局“前腐后继”的腐败案件等,都说明其监管工作确实有不到位的地方,人民群众不满意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些网民对国家药监局的“提醒”不“领情”,当然也有国家药监局为眼下不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高昂的药费医疗费等“背黑锅”的因素。现行体制下,将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费医疗费高昂的“账”全部算到国家药监局的身上,虽然有失公平,但药监局作为公权部门应当清楚,有时公众对自己的不满仅仅只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而已,而承受这种情绪化的表达是每一个政府部门必须付出的代价。
江苏省泰州市纪委书记陈国华有一句名言:百姓“骂娘”是因为还把你当“娘”!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因此,对于部分公众的不“领情”,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正确的态度不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而是从中发现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任时经常“挨骂”、卸任后却饱受称赞,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 2010-04-19药监局“地震”:“变通”式反腐行不通
- 2009-03-13药监部门岂能对感冒药安全一直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