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晨报报道,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近日在第四届复旦基础教育论坛上,从种种怪现状说起,痛批校园内外弥漫的“成功秘诀说”、“教授走穴风”、“教育谋官论”。对于时下教授的走穴之风,杨玉良说了一段亲身经历:他自己当副校长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个论坛,从主持人处得知一位大学教授40分钟“出场费”高达20万元,经济学家尤为“吃香”。
有人说,一分钟五千块的“出场费”,体现了知识的价值,而且相比一些演艺明星,也不算很高;还有人说,教授服务社会,也谈不上“走穴”。然而,有没有想过,教授外出40分钟就可赚20万,还有谁愿意上没有课时补贴(或最多一节课100元)的本科生课程,还有谁乐意花时间认真指导硕士生、博士生?再者,这天价出场费的背后,难道就一定没有交易的动机——比如为利益集团代言等等?
由此可见,教授的“出场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事实上,这类出场费虽然可以体现教授的“身价”,也渐渐形成了某种“行规”,但终究是摆不上台面的。类似的,还有在外兼职上课的收入、科研经费提成、经营公司的收入等等。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对一名化名“吴雨”的高校科研人员的访问,吴雨在访问中就提到,按照规定,从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指政府科研项目)中只能提取10%作为管理费用,但是,他们却不得不从科研经费中提出很大部分,作为参与项目人员的津贴,因为高校教师的薪酬组成就是基本工资+岗位津贴(科研人员的岗位津贴需从课题中自行解决),如果没有“外快”,他们的生计将面临不小的压力。
这就是走穴、兼职、提成等现象的根本原因所在:教授们要靠自己在课堂外的努力,去增加收入,进而“发家致富”。在笔者看来,要治理这种现象,就需要改变长期以来依靠教师自身创收解决待遇的薪酬模式,取消科研提成、经营提成,统一实行年薪制,将薪酬“阳光化”,并在此基础上规范教授的兼职。
我国的近邻印度,就在对教授实行高薪制度的同时,严格限制教授的社会活动。依照2004年的数据,相对普通城市工薪阶层平均每月几千卢比(1美元约合44卢比)的收入水平,印度主要国立大学的普通讲师月薪都在1万卢比以上,教授可拿到2-3万卢比,但同时,几乎所有的国立大学都有明文规定:无论是教授、副教授还是讲师,大学教师一学年教学天数为180天,每周工作5天,40小时。校方还规定,无论有无授课任务,教师留在系里的时间平均每天不少于5小时。
事实上,从目前高校的财力看,已经有条件实行年薪制,而且,从办学的基本规律来讲,对于高校教师的考核,不适宜采用“计件制”、“工分制”——在“计件”与计算工分中,高校教授已经变为“学术民工”,学术理想与追求泯灭在论文、专利、经费之中。只有改变教授自己经营自己、把教育与学术作为赚钱工具的教育环境,才能树立教育尊严与学术尊严,我们的校园才会涌现出更多的“授课达人”,而不是“演讲达人”、“社交达人”。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2010-09-19“教授下岗”与“终身教授制度”
- 2010-08-25为何八名复旦教授保荐难破省招办之“格”?
- 2010-07-14教授上课可找替身学生可不可替考?
- 2010-06-07记者“被没文化”源于教授没良知
- 2010-06-07当教授别学“孙叫兽”
- 2010-06-07教授放炮源于话语权被滥用
- 2010-06-07记者无文化 教授少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