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日前强调,加大力度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刻不容缓。地方政府和环保部门公布环境信息不能避重就轻,不能只报喜不报忧。潘岳指出,近期发生的几起突发环境事件,再一次凸显出加强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级环保部门应贯彻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深化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力求环境信息公开的及时、准确、完整。与此同时,新闻媒体也要全方位、深入客观地关注环境信息,发挥重要的舆论监督作用。(9月15日中国新闻网)
前不久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再一次戳痛了环境信息公布的神经。紫金矿业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渗漏引发汀江污染案,事发9天后才正式对外公布相关信息。且不论紫金矿业和所在地上杭县府及相关部门应对是否及时、措施是否得当,仅就环境信息公开情况来看,确实十分不妥。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自2008年起就正式实施,为何企业一直漠视不作为?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接受采访时称:围墙内的事情,企业自己负责。之外的事情,政府负责。这或许是中国频发重大环境事件的最佳注脚——拒绝信息透明和公众监督的企业必然是污染蔓延的天然温床。
环境保护是重要的民生问题,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通过环境信息公开,才能更为有效地确保环境保护“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环保部门监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顺畅有效地运行;才能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职责,明确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厘清各级环保部门监督管理的地位,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尽其职,使公众对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社会角色和职责分工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
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在对待企业破坏环境问题上,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冷静与袒护,公布信息时常会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这说明地方政府被经济发展的指标压迫得丧失了最起码的尊严和道德,丧失了作为政府的最基本立场,丧失了公众信任政府的最普通法理。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成了企业的政府而非人民的政府。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指出,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就是要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运行、更广泛地参与政府管理、更直接地监督政府行为。环境信息不及时公开甚至于报喜不报忧,这是典型的行政不作为,既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妨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对这样的政府就是要打板子,而且要重重地打!
- 2010-09-15明宗峰:设立门槛限制网游进入 构建和谐网络环境
- 2010-09-14细数中国足球肮脏环境的六大危害
- 2010-08-11环境原生态不能“之后”,更不能“尽量”
- 2010-08-06开征环境税最应该听谁的意见
- 2010-07-26让环境肇事者付出足够代价
- 2010-07-23开征环境税不能让污染合法化
- 2010-07-22方言与普通话,怎么说话得看环境
- 2010-07-22治理草药带来的环境破坏,怎能忽略掉药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