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星闻码头> 正文
解剖“中国足球”这只麻雀
www.fjnet.cn 2010-09-15 10:37 十年砍柴 来源:华商报 我来说两句

原中国足协副主席、曾被称为中国足球“掌门”的谢亚龙,近日和另两个副主席南勇、杨一民“共聚”沈阳。这三位前副主席此番“相聚”中国足球基础最雄厚的省份,已不是去指导工作了,而是涉嫌贪腐被当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对其采取强制措施。被国人多年来诟病、谴责、痛恨的中国足球黑幕,总算是撕开了一角遮羞布。

曾几何时,当中国足球界有关假球、赌球、行贿的传闻满天飞时,当中国足球的环境日益恶化,对外竞赛成绩江河日下时,公众呼吁司法介入,而每次总被中国足协用内部的“家法”四两拨千斤般给挡了回去。恨铁不成钢的中国球迷,只好用人民币投票,球市日渐萧条,一些媒体也不再转播其比赛,而赞助商也从笑脸变成冷脸,自然,当年日进斗金的“球星”们告别了捞钱的日子,有些人已没多少钱可挥霍了。而今,当司法刚刚介入,就爆出了这么多的丑闻,而涉及到贪腐的足球高层人士级别越来越高。被国人冷落日久的中国足球,没想到以这种方式再次吸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注意力。

无论网络上,还是传统媒体上,无论是资深球评人和时评人,还是普罗大众,此番议论中国足球界贪腐丑闻时,多数人不再对涉案的足坛高层人士进行简单的道德批判,而是直指中国足球管理的畸形体制。几位涉案的足协前官员,乃至那些已经东窗事发的俱乐部老板、裁判、教练,他们的悲剧,只是这种体制下的必然。解剖“中国足球”这只麻雀,在中国社会极具代表性。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足球管理体制的改革,走上的就是一条饮鸩止渴的路子,只求眼前利益,只求短期政绩,而代价则是整个足球土壤被毒化。当年中国建立在计划经济基础上的足球管理体制走不通了,引入国外流行的俱乐部方式,专业运动员成为职业运动员,让市场化因素来盘活足球的困局,应该说看起来路子是对的。但由于主导足球管理体制改革的权力部门又强烈地追逐自身的利益,使这种改革变得不伦不类。简言之,就是主导改革的部门和人士不愿放弃权力,只愿减轻负担;希望球市搞活,但急于谋利而难以建立起公平的竞赛环境。比如学习国外搞俱乐部,搞甲A中超联赛,聘请外籍教练等等,自己不用掏钱,反而能吸纳球迷和企业的钱,又能出些政绩,何乐而不为呢?而国外俱乐部联赛制的核心内容:让社会的归社会,市场的归市场,足协成为真正的社会组织,受所有俱乐部、足球从业人士和广大球迷的监督和制约——— 却不愿意学,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将足协搞成权力无比巨大、寻租机会多多的“足球衙门”。

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梦渐行渐远,倒是贪污腐败分子层出不穷。

但愿此番足球界反腐和接下来的足球管理体制改革,能在深度、广度上做文章,管理者敢于削权让利。如此,中国足球或许还有希望,那几位被司法追究的高层人士也不至于仅仅成为骇猴的鸡,立威的道具。(十年砍柴 知名网评人)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