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挡“国学奇才”的不是制度而是公信
8名复旦大学教授联名请求学校破格录取一个“天才”。但因高考成绩6分之差,省招办拒绝投档。陕西省西安市高新一中的高三应届生孙见坤征服了教授的心,也摸到了大学的门,却“搞不定”招办的章。(8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或许有人怪陕西省招办过于死板,但是笔者以为,如果所有的录取都是这般“铁面无私”,这幕“悲剧”也不会出现。
当下,无论是自由录取还是高考录取,可谓丑闻连连。各地频现的诸如“罗彩霞案”等事件,不但令人们原本以为相对公平的高考录取蒙受信任危机,而且更使得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制等自由录取制度一出台便深陷质疑漩涡。可以说,招录制度的运作对大多数“凡人”都难以体现公平、公正,个别“奇才”即便再出类拔萃,同样难逃要么被泯灭,要么破格后又遭质疑的命运。
正如该地招考办担忧的那样,“如果这次为孙见坤开了这个口子,‘条子生’、‘关系户’等腐败问题就会接踵而至。”可以说,招考办的顾虑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下众多“特例生”为什么最终成了“问题生”。
可见,扼杀“奇才”的,并非我们招录制度的 “冥顽不灵”,恰恰是制度本身不够“铁面无私”,存在太多灵活性所致。倒不是说,招录制度中不可存有灵活操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自由录取等招录制度尚未构成 “方圆”,灵活难免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幌子”,令“特例生”沦为暧昧的“特殊生”。
因此,与其为“奇才”的现实悲剧而感喟,不如反省我们的招录制度对绝大多数“凡人”,是否践行了“一视同仁”的公平准则。(来源:海峡导报)
相关新闻
- 2009-09-25没专业也敢录取开课,大学版的“卖拐”可谓登峰造极。
- 2009-08-31集中录取制下综合评价难作为
- 2009-08-31高校录取理应以综合素质为标准
- 2009-08-31高校录取理应以综合素质为标准
- 2009-08-31将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是个笑话
- 2009-08-31将综合素质作为录取参考是个笑话
- 2009-08-11录取通知书沾上了教育“牛皮癣”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