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种手续费上涨,银行借垄断牟利的争论再被提上日程。对此,中国建行副行长陈佐夫认为中国银行业不存在垄断现象。他说:银行业除了四大银行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银行。你可选择任何一家银行,一点问题都没有。(8月8日中新网)
这已是建行第二次就垄断指控辩护了,上次的理由是一样的:市场已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怎么是垄断呢?听起来似乎很有理,迎合了一种对竞争与垄断似是而非的理解:有许多可供选择的企业,就无垄断。其实,“可选其他银行”并非就没有垄断。数量虽多,可能也只是营造多元幻象的伪竞争。
评价市场竞争程度,与参与者数量并无多大关系,而是看是否有足够的异质参与者。所谓异质参与者,就是在产权结构、经营管理体制、监管体制等方面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若是儿子跟老子,孙子与爷爷,那就是同质而非异质关系——当下银行竞争就缺乏真正的异质参与者。虽然数量众多,但都与四大国有银行有着或远或近的派生、吏属、复制、分割之类的关系。竞争微乎其微,仍是四大银行决定着行业规则。
面对众多银行,你根本没有多少自由选择空间,面对的实质上是同样一张面孔,因为他们在骨子里都流着同样的血。四大国有银行在行动时,往往都是步调一致统一行动的,结成同进同退的价格联盟。这样步伐一致的行动之下,请问,消费者怎样去选择?数量众多一旦抱成一团结成卡特尔,那就是赤裸裸的垄断。
有人会说,消费者还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选择其他银行啊?看似可以自由选择,其实不然,因为政企不分的体制和独大的国有垄断结构,国家的财政和政策向国有银行倾斜,国有银行相比其他小银行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因为政策支持,这些银行都已长成了巨无霸,网点众多,交易非常方便——在迎合客户需求上,这就是最大的优势。那些小银行网点非常少,这种情况下,为了方便,消费者根本无法自由选择。一旦那几家银行联合涨价,消费只能被动接受。所以,“数量众多”其实并无多大区别,“可选其他银行”实质无法选择,这就是当下银行业的现实。不能说完全没有竞争,但竞争力真的有限。
- 2010-08-05要求银行清理违规收费不能“护犊子”
- 2010-08-02许霆最应该感谢的当属银行
- 2010-07-30拒为乞丐换零钞的银行比乞丐还可怜
- 2010-07-30银行热衷赚小钱 我为卡族支三招
- 2010-07-29银行的ATM成本是个伪命题
- 2010-07-28既然银行说了算,民众只能说算了
- 2010-07-28废除银行霸王条款刻不容缓
- 2010-07-27银行跨行收费涨价理由令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