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滥用“人肉搜索”确实很可怕
www.fjnet.cn 2010-07-13 10:26 尤素 来源: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黎明:“人肉搜索”有那么可怕吗

现在,“人肉搜索”已经被人为神秘化、夸张化了。

关于“人肉搜索”的一个神话,是它具有强大的反腐败功能,但“人肉反腐”其实乏绩可陈。回顾“人肉”史,此举仅对小人物具有实际伤害,对官员,没搜出过任何隐藏的财产,也没搜出哪一位包二奶的隐私。

像周久耕、林嘉祥等人遭遇的 “典型人肉”,其实不过是收集、分析公开的网上资料罢了,而“人肉”后新添的个人信息,也多半是熟知内情者趁机利用网络手段的结果。早些时候的“人肉反腐”,如浙江东阳市审计局局长韦俊图签发“欧式按摩”的奢侈账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功焕涉嫌对外虚假招标,四川省卫生厅退休管理处副处长张建新殴打志愿者,这些都不好确认为“人肉”之功。

最近一波讨论“人肉搜索”的热潮,发端于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先生。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大篇幅提及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因而陷入网络舆论声讨的漩涡。继而,央视某位主播发一条微博,称平主任被人肉,因蒙受网络暴力而精神恍惚。于是有人开始谴责网民和媒体对平主任的“不公正批评”,据说“网络的邪恶与正义拷问每一个人”了,还说“网民反思网络声讨风暴”了。

只因那些官话和官风实在经不住正眼审视,迎面反击民间舆论的策略显然缺乏可行性。某些人于是采取绕道、迂回的方式。在陷入被动、失分过多的不利形势下,靠什么赢得社会同情、尽量挽回不良影响,就成了某些人面前的严峻问题。

虚构“网络暴力”,将舆论谴责矛头转移到“网络暴民”是一个老办法。只是,这次说的对平某的“人肉搜索”并不存在——“人肉”的过程必然在某个网站或多家网站留下人人可见的相关言说,找不到、给不出链接或截图,那无疑是“捏造事实”。

但它哄起来的“民愤”,气势震人。“人肉”无大用,却一直被当作“网络暴力”的典型和代表,这是它的尴尬,甚至是否还能存在的主要威胁。

以我自己的经历为例。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作为大型BBS的“资深版主”,我常见网络流氓和商业水军,但从未见过政治性的网络暴民;经常遭遇蛮横的网管权力,但从未遭遇过出自网民的网络暴力。要证明有无网络暴民和网络暴力很容易:我就在这里和你网上面对面,请你使出吃奶的劲对我施暴吧,能出什么招就出什么招,看你能对我怎么个暴法!

似我辈之流,公开身份在网,天南海北均有人被我等攻击,而自己根本不知道被多少张三李四所嫉恨。由于网上个人痕迹与信息可谓海量,还因为公开活动的接触面广,若检索信息或收集未披露资料,对查询者和追讨者按说是非常便捷的。可是,多年来从未有网民“人肉”过我辈,网友们似乎对此是连想都不想。为什么?

对已经公开、已知真实的人和事,无需“人肉”。既然网上“裸奔”发言,此举就已经宣告天下,不才对自己所有言论负责,大家随时可以验明正身,洒家随时乐意担待介入公共事务的全部后果——这就失去了“人肉”的价值。

行政、立法和绝大多数的司法官员,不是地下工作者,不是伪装起来之后方可上台的人物。他们必须和公众面对面,必须以真实身份、真实阅历坦对公众。对他们,在披露个人信息方面的要求,其翔实度不同于普通国民。由于这个群体的个人状况对公共利益影响巨大,他们的财产、收入、兼职乃至家人从业与居住等信息,均不可作为隐私而对公众隐瞒。否则“公民监督”与“人民评价” 将无从谈起。

现在许多地方采用一种叫做“任前公示制度”的形式,由官方出面组织,号召大家公开或举报将任职者的“不称职信息”,获得其人原来不为人知的“隐私”——这可是一种网下的“人肉”活动。为什么在网下亲自“人肉”的同时,又总喜欢数落网上“人肉”的罪行呢?抓不住网民、网声的实在把柄,又要对其坚决反击、实施普遍打压,只好推出含混不清的“人肉”作为“网络暴力”的代表,这是主要的原因。

(作者系资深网络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