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清晨8时,在省会中山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当眼前的红灯亮起,步行人郝召云在人群中第一个停下脚步时,她没有想到,因为自己的这个举动,她现场获得了500元奖金。(7月11日《燕赵都市报》)
什么样的行为或事迹值得重奖?就是那些大多数人做不到,而少数人甚至极少数人做到了,才应该重奖。比如见义勇为者。“不闯红灯”是最起码的交通常识,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石市“重奖不闯红灯者”,我首先想到的是:难道石市闯红灯者泛滥成灾、不闯红灯者凤毛麟角,所以才用“重奖”来倡导和鼓励一下?
如果石市大多数市民都能做到“不闯红灯”,这样的“重奖”有何意义?即便闯红灯的比例稍高于其它城市,“重奖”也不能阻止哪些随心所欲闯红灯者。相反,“重奖”会产生负作用。大多数市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闯红灯,但都没有“中大奖”。某一位市民可能经常闯红灯,但这次看到不远处的交警拿着摄像机,自觉停了下来,成了“重奖”对象。这不是一种讽刺吗?
“不定时间、不定路口、不定对象”的原则看似公平,但“第一位不闯红灯的行人”、“第一位不闯红灯的非机动车骑乘人”只是掌握“重奖”大权者看到的而己。交警在某一时刻、某一路口看到的不闯红灯者,对大多数市民而言,没有“带头”的示范意义,因为他们没看到,或者他们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对一个没有被交警看到的“不闯红灯者”而言,默默无闻是种正常,他们也不需要人“带头”。获奖者郝召云说了,“遇红灯止步,是她多年来的坚守,不会介意身边的陌生行人怎么做”。可见,市民闯不闯红灯,与“带头人”关系不大。并非第一个闯了,我也跟着闯;第一个不闯,我也不闯。事实上,大多数市民看到红灯亮了都能自觉停下来。但他们的“带头”未必能阻止个别人的闯红灯。关键还是取决于交警的执法力度与市民的素质。
一个大多数人都能遵守的交通规则,还要煞有介事的进行“重奖”,这只能是“乱奖”。我担心,此举会让更多的人心理产生不平衡。因从未受到交警“重奖”而产生逆反情绪:反正奖金“幸临”不到我头上,管它红灯绿灯,我照闯不误。
“重奖不闯红灯者”其实也是一种懒政。从少数人闯红灯,到没有人闯红灯,有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靠“重奖”来实现的。如同一个城市要杜绝随地吐痰,并不需要“重奖不随地吐痰者”。有人乱倒乱丢垃圾,也不需要城管“重奖不乱丢垃圾者”。以奖带管或以奖治陋习,其实是一种权力陋习。重奖的只有少数人,这对大多数都已做到甚至做得更好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权力者体会不到的伤害。我们的社会不鼓励公众在“某个第一时间”站到某个路口去碰“中奖”的运气。一句话,10万元奖金分成的若干500元“大奖”,并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市民守法出行、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的积极性、自觉性”。“ 7月10日—7月21日期间”的活动只是“一阵风”。7月22日之后,走在石市的大街上,是否有人会心生失落:“不闯红灯”的奖金咋就发完了呢?下一次活动啥时进行?
- 2008-08-15行人闯红灯罚站路口,妥不妥?
- 2008-07-28行人闯红灯罚款额度,怎能信口开河?
- 2007-11-19比警车频闯红灯更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