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的研究显示,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员工子女较多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管理阶层子女较多就读“211”院校。2009届大学毕业生中,来自农民与农民工、产业与服务员工家庭者,就读“211”院校的比例(分别为38%、22%)低于在生源中分布的比例(分别为40%、25%)。
农民和农民工子女更多就读于高职高专,是十分值得关注的。
统计资料显示,在每年所有录取的大学新生中,农村户籍学生和城镇户籍学生,大致持平,但是,在一本学校中,农村户籍学生最高不到30%,就连中国农业大学,录取的农村学生也只有30%,其他的全国重点高校,录取农村学生的比例,只有20%左右。
造成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减少的原因,我想有如下一些:
其一,农村的基础教育薄弱,农民与农民工的子女只能接受比城市家庭孩子更差的基础教育。其二,少数农民与农民工有条件将孩子送到城镇读书,但往往就读的是打工子弟学校或者城市中很一般的公立院校。其三,我国的5800万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很难得到类似城市家庭一样的家庭教育。其四,应试教育体系之下,城市孩子可以选择上各种兴趣班,而农民工与农民的孩子则望高昂的学费兴叹。其五,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有浓重的“城市情结”,出题者大多偏爱城市生活,缺乏阅历和城市生活经历的农民孩子,在高考考题面前与城市考生并不平等。其六,从2003年开始的重点高校自主招生,由于采取“自主考试+面试”的方式,农民和农民工孩子难以支付赶考成本,同时在面试中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明显不能与城市孩子相比,所以获得自主招生资格者有相当部分为城市生源。
在笔者看来,要扭转农村孩子在高考升学中的劣势,从长远看,需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以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的平等机会问题。当前最有效的做法有二:
首先,应像限定重点大学在当地的招生比例(不超过30%)一样,限定重点大学招收的农村生源学生至少不得低于30%。
其次,建立重点大学的“全国联考+自主招生”制度。全国各地的考生,不分户籍所在地,都可以报名参加全国重点大学的联考,自主招生高考分别设定对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不同的评价体系,比如在提出统一的申请分数要求的基础上,按地区的教育质量、考生的家庭出身等情况,进行多元打分评价,对教育发达地区考生减分,对教育不发达地区考生加分。同时,在进行招生录取时,实行所有学生信息全公开。
从教育的意义看,大学应更偏爱贫困家庭和农村家庭学生,因为这些孩子得到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远弱于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大学关注弱势群体,能体现更大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 2010-06-22农民工子女遭“双重夹击”让谁汗颜
- 2010-06-07警惕“拆迁致富”幻象掩盖农民返贫陷阱
- 2010-02-24“上万农民工子女”不能没学上
- 2009-12-28八成农民工子女不上高中未尝不是好事
- 2009-12-25真心关爱农民工子女比获取奖励资金更重要
- 2009-12-02八成农民工子女不愿父母到校探望?
- 2009-02-12做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 2009-02-12奔波流动不该是农民工子女注定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