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时政观察> 正文
航权寻租为何泛滥多年
www.fjnet.cn 2010-06-28 07:26 魏英杰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民航业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腐风暴。多名民航高官先后落马:民航华北局原局长黄登科、首都机场原董事长张志忠、发改委民航处原处长匡新等。就在审计署发布三大航相关审计报告当天,南航原总工程师张和平及其他几位高管也因涉案接受调查。

这一系列腐败案,多数指向存在多年的航班时刻灰色交易。据悉,审计署在审计三大航时发现数笔数额巨大的“航线协调费”,随后拔出萝卜带出泥,将腐败冰山的一角公之于众。

根据规定,航空公司要想申请到某条航线,需要得到航线两边所在地区民航管理局和空管局的同意,并报民航局审批。正是这个航权审批,打开了权力寻租的潘多拉盒子。而各大民航公司对热门航线的争夺,则让这个权力地带成为腐败重灾区。

当初提出审批航线,初衷在于通过核准航空公司资质,最大限度保证乘客安全,并避免航空公司的恶性竞争。如今看来,这和保证乘客安全并无必然关联(而与管理水平有关),而避免恶性竞争则演化成为一场无比激烈的黑色竞争。

航线交易对业内根本不是什么潜规则,而是公开横行的“显规则”,一些大型民航公司,每家每年用于航线交易的费用至少达数亿元。例如有内部人士透露,在首都机场要获得一个黄金航班时刻的价格在千万元以上,其他机场价格稍微便宜些,但也要几百万元。这其实就是对权力的一种明码标价,赤裸裸而又让人无可奈何。

真相怵目惊心,一个疑问也越来越让人感到困惑:如此公开化的权力寻租,为何泛滥多年?

这似乎又印证了另一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权力缺乏监督,形同没有勒上缰绳的野马,腐败在所难免,势不可挡。航空公司以航线协调费名义支出寻租费用且未必列入财务报表,航线价格及其获取方式公开化、“市场化”,这表明了权力监督的失效,借此也可窥见航空业种种乱象之一斑。说实话,要不是审计署首次审查三大航,这个问题还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曝光。

如无必要,勿增权力。市场经济改革的最重要成果,应当是各种不必要的权力的依次退场。在某些领域,权力的存在非但不必要,而且徒然增加腐败空间。特别是对待那些“添乱的权力”,还不仅在于如何加强监督,而是怎样逐一清理的问题。

早在2007年民航总局就已表示,到2010年有望实现国内所有城市、所有航线都不需要航空公司向民航总局申请审批的目标,只需要向民航总局报告备案即可。今年1月,民航局发布通知称,民航局只负责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四个机场的区际航权和航班审批许可,其余机场的相关审批许可均由地方管理局负责。此举或可视作对预设目标的折中实现,却不知,这样一来会不会形成“腐败下放”的现象?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将航权审批添加到理当删除的权力清单上,通过加快航空业改制,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让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残余退出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