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解决耕地抛荒问题,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杭州市政府日前决定把制止耕地抛荒列入对区县市政府年度考核。(见2010年6月2日新华网)杭州市的做法,颇值得称道。
杭州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0.4亩,耕地资源非常有限,但目前全市耕地中全年性抛荒的有7990亩,季节性抛荒的有14多万亩,随着大量农民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耕地抛荒现象仍在加剧。鉴于这种情况,杭州市政府加大考核力度,对辖区内全年性连片抛荒面积5亩以上、季节性连片抛荒面积50亩以上的区、县(市),将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农村耕地为什么会出现大量抛荒?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主要有: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和一些读书的青少年,他们无力耕种,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土地抛荒;农产品价格偏低,经济效益远远达不到农民的要求,一旦遇到灾害天气还有可能全盘失收,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一些地方大部分水利灌溉设施年久失修,遇到干旱天气或者山洪爆发,依靠水利设施保护的农田就有可能失收,只能靠天吃饭,导致对水利基础设施依存度较高的耕地宁可抛荒;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单一的农业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致使农业生产效率低,因此很多时候便放弃耕种;可耕地布局稀散,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大多属于丘陵和山地,可耕地分布极其稀散,这给农户劳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有的干脆不种了。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人口大国。十三亿人吃饭问题,无疑是一个天大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多少年来,中央几乎每年都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来确定有关“三农”政策,近几年又取消了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农业税,出台了农业补贴政策,等等。这些,都旨在提高农业地位,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幅下降了,以致日渐减少的耕地大面积抛荒。如果任由这一现象滋生蔓延,就会危及全国人民吃饭问题。一旦陷入饥荒,还谈什么建设和发展?
有效遏制耕地抛荒现象,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加快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抛荒地实行产权与使用权剥离,对抛荒耕地收回统一经营管理,给产权农户适当补偿;完善耕地利用情况的奖惩机制,对耕地抛荒农户取消补偿,对无耕地抛荒现象村或农户给与不同程度的激励;改革土地所有制机制,探索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农庄经营体制和实施农业合作化经营;继续发挥国家对农产品与农资产品的价格调控作用;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特派员选派力度,助推农业经济的发展。杭州市政府就计划采取上述措施解决耕地抛荒问题,以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至关重要。他们把这一问题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与领导干部晋升和奖惩紧密挂钩,意义就在于此。
目前,耕地抛荒现象不仅杭州存在,其他地区同样存在,有的甚至比杭州还严重。希望各地能够对这一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像杭州市一样,运用好政绩考核杠杆,充分发挥耕地价值,共同保障农业基础地位和国家粮食安全。
- 2010-05-18耕地红线不要画在月球上
- 2009-05-07非法占用耕地罪究竟在多少地方被"遗忘"
- 2009-04-14警惕耕地占补数字游戏
- 2009-02-10惊闻全国超50%耕地没有水利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