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安徽调查时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减轻负担,书包依旧被多种多样的辅导书占据。事实上,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各个学校仅仅用家长签字的一张订书单,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继续进行着“统一征订”。除了各教辅出版社外,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新华书店、学校也在理所应当的分食着其中高额利益,在清晰可见的教辅书暴利产业链条下,本应干净的义务教育产业,正面临着被蚕食和破坏的巨大危机(见6月1日《经济参考报》)。
一直以来禁止教育部门和学校,向学生推销教辅书,成了年年讲、月月讲、时时刻刻讲的话题。国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一再强调,而教育部门和学校依然我行我素。上面强调上面的,下面该推销还是推销,下面之所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非就是一个字:钱。
从记者调查的结果来看,教辅书已经形成了从出版、审定、发行、到进校,一系列环节的腐败链,这一系列腐败链分工明确配合紧密,所以教辅书的各个发行环节也就畅通无阻。在这腐败链的第一环节就是编写出版部门,他们为了让自己的教辅书,成为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辅书,就要付出大约5%的利润,给教育厅下属的教研机构。
接下来是享有5折利润的安徽省新华书店出场,安徽省新华书店拿到50%的发行折扣之后,会分出大约25%左右的折扣利润给各地市、县区教育局及乡镇学校三级教育部门(地市约为5%,县区约为5%,乡镇学校约为15%)作为发行宣传费,以达到让各级教育部门帮助其大力推广统一进校征订教辅书的目的。
教辅书成了见者有份层层分赃的工具,这样的腐败交易怎不让人闻着臭吃着香。记者在安徽了解到,每名中小学生一年在教辅上的平均花费大约为300元,以该省近1000万的中小学生人数来计算,每年的教辅销售额能够达到30亿元。30亿的教辅书产业链,按照最低的分成5%计算,一个环节就能轻松拿到1.5亿元的分成。这也就难怪分属在教辅书发行的各个环节,会齐心努力奋勇争先了。
这也就难怪教育部门年年喊减负,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这也就难怪教辅书的发行,平均每年以2亿多元人民币的增长速度高速递增。印刷厂印的不是教辅书,印的简直就是人民币。就是印刷厂印人民币,也会有定额、也会有定量,而教辅书则没有定额、定量的严格限制。
这也就难怪每当有家长向教育部门反映,学校强行向学生推销教辅书。教育部门总是站出来解释说,家长误会了学校的意思了,学校并没有向学生强行征订教辅书。教育部门这样出来讲话,一方面是因为学校就是自己的下属部门。另一方面是因为,教育部门也可以在教辅书发行过程中分得一杯羹。教育部门如果严加苛责学校,岂不是也断了自己的财路。
自从两高高调宣布严厉打击教育和医疗领域的腐败现象以来,有关部门总表示说教育、医疗部门的腐败取证难。而这次《经济参考报》记者提供的线索,是一个切入教育部门腐败纵深部的绝好角度,有关部门不妨从教辅书的出版、审定、发行、进校等各个环节,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查起,彻底捣毁附着在教育体系上的腐败链。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如果说三鹿奶毒害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教育腐败链毒害的就是孩子的思想意识。我们铲除了教辅书背后的一条龙腐败链,才能让教育风清气正,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免遭教育腐败的侵蚀。
- 2010-06-02切断那些伸向书包的利益链条
- 2009-05-16高考腐败的利益链到底有多长
- 2008-05-13如何切断名校与培训机构的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