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界视为房价“达摩克利斯之剑”的保有税政策再度陷入罗生门之中。先是有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黄汉权称,“三年之内不征收房产税。”此言一出,一时间市场哗然,甚至据此判断房产调控已然中止。但对此,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表示:“那是研究人员说的,并不能代表官方。”
截至目前,有关保有税的说法已经有五六种之多,其中的真伪着实难辨。贾康对黄汉权的否认同样无法解疑释惑,因为贾康本人也只是一个“研究人员”,同样也无法代表“官方观点”。这表明在楼市保有税破局问题上,调控部门内部意见出现了严重分歧,而分歧本身深刻地印证了房地产调控的复杂性与艰巨性。真正制约保有税出台的障碍,其实在于既有利益群体的阻挠。就此而言,有关保有税政策的实施与否,其实涉及到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的问题,考验的是调控决策部门推行体制性变革的历史决心。
迄今为止,楼市调控措施均囿于交易环节,以至于相关政策难以体现出长效机制。在房价“越调越涨”的怪圈中,商品房离消费属性渐行渐远,投机泛滥的楼市需要得到根本性“纠偏”,以物业税为代表的楼市保有税种呼之欲出。业界普遍认为,物业税的开征将大大提高多套房产者保有成本,进而挤压楼市投机空间,倒逼房价回归理性。遗憾的是,虽然本轮楼市的调控力度堪称“史上最牛”,但仍未摆脱以行政管制为主的窠臼,保有税等经济调节措施依然付之阙如。更让市场迷茫的是,调控部门内部对物业税的态度也难现一致。
主张暂缓出台物业税者的理由,主要集中于执行层面的两大困难,一是价值评估难;二是征收难。但显然,这样的理由并不十分充分。就房价评估问题而言,房屋市场价格完全可以房管局登记在案的近期市场成交价格为基础进行测算,完全无需税务部门再做单独的评估;而所谓征收困难,说白了不过是税务部门不愿意费力去逐户统计征收而已。实际上,在这些技术性推辞的背后,是当前既得利益者对于保有税征收所引发的利益调整变革的恐惧。这其中,不仅有部分官员隐形房产缴税问题,也包括富有收入阶层不愿因税而导致财富流失的心态。而这些利益群体之间相互纠葛,在本质上属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攻坚的难题所在,只是以保有税的形式体现出来罢了。
房地产市场历来都是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就以近日的新闻为例,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政府在网上公示的一份经济适用房申购名单,引发了轩然大波。该地在建的经济适用房“城市美景”小区,每平方米1600元到1700元之间,远低于眉县目前各小区在售商品房的平均价格。而在该小区首批分配的610套经济适用房中,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占了绝大多数,而分配给城区两个社区居民的只有22套。小区户型设计由48平方米到135.4平方米,户型面积很多与国家保障性住房的相关规定大相径庭。这一冠有廉租房名头的小区,已然成为当地政府官员的福利分房。宝鸡经适房事件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在全国各地还有更多类似的问题隐藏在房产所有权背后。尽管房产保有税只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普通税种之一,但是由于其兼具了打击楼市腐败问题的功能,由此而变得异常敏感且备受争议,无怪乎阻挠者要不遗余力拖延保有税的实施了。
实现国内收入分配体制公平化,是既定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改革的难点所在。客观地讲,截至目前相关的改革推进仍然没有实质性破题,而保有税的推行则能够迫使调控当局去尽早正视这一体制问题,因为市场的变化已经容不得改革推进有任何的逶迤拖延了。仍然以房价为例,从目前“新国十条”政策的执行情况看,虽然延长了市场观望等待时间,但仍然没有必胜的把握,楼市在数月之后还存在再度变盘向上的强烈冲动。因此,最高调控当局必须要在楼市观望期痛下决心,以房地产市场调控为抓手,推进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的尽快解决,而不是任由利益群体肆意阻挠体制改革的推进与实施。
在税法历史上,从未见纳税人渴望“被征税”的异象。因此,保有税被公众所齐声呼唤的背后动因,必须得到调控当局的高度关注。因为历史经验表明,对于民意集体诉求的任何轻视,都难免会招致历史的惩罚。
- 2010-05-24房产税之争凸显楼市调控的复杂性
- 2010-05-24房产税难产,楼市新政何去何从
- 2010-05-24“三年免谈房产税”的表态令人费解
- 2010-05-24房产税 一个夏天的大忽悠
- 2010-05-24房产税合法性之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