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不再忍气吞声、任人宰割,我们要起诉教育局,讨一个公道。”今天上午,来自河南省开封市和驻马店市的数位民办学校的校长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众多省级示范性公办高中的分校,在不符合《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情况下违法招生,教育主管部门又不依法予以查处,严重侵害了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逼得我们没有活路”。(5月12日《中国青年报》)
民办学校胆敢起诉教育局?乍看之下,似乎稍带戏谑之色,但这确系事实。实属有苦难言的民办学校情非得已,才出此下策。一方面,披着“省级示范性公办高中”的“羊皮”暗地里追逐金钱收益,排挤民办学校,争夺生源,逆行与法,肆无忌惮。一方面,教育局领导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或是“装聋作哑”,纵容公办学校招生的“畸形化”和“趋利化”。暂且不论其后果如何,但公办学校的扩招手段层出不穷,其“阳光度”和公平度有待商榷。
逼得我们没有活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一句充满无数辛酸苦楚的肺腑之言,也生动的描绘了民办教育机构在公办学校的排挤之下步履维艰,寸步难行。同属教育行业,民办学校的治学之道亦是源远流长。回溯历史,私立教育源远流长,孔子兴办私学,战国时期,形成了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私学“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谓民办教育的繁荣景象,对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影响力深远而厚重。如今公办逼民办,只为能够抢得生源,收取高昂的学费攫取利润,背后行“苟且”之事不得不上了民办教育的心。
作为一国之大业,教育历来备受国家关注重视。公办民办“两条腿”共谋教育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双方最重要的任务都是培育人才,为社会各地输送人才,优化国家的人才结构。而如今,与其说教育人才,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场“生源大战”。步步为营,公办学校“示范性”招牌下行龌龊之事,或许得到教育局等部门的暗中帮忙,其间“公允度”丧失殆尽。公办学校难脱敛收钱财之嫌,变换手法在补习名额上做手脚,最终以“分校”的畸形发展模式“变脸”,换汤不换药。
事实上,众多公办高中分校实质上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分流化和“利益私化”。新闻中一公办学校老师说到,上级来检查的时候,以分校的方式来规避政策风险。教育局暗中袒护公办学校,不想放弃高中分校这块肥肉,最终内部教育机构之间撕破脸皮,脸红耳赤地争夺生源,完全忘乎所以,心里只存着利益。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正好让生源之争双方对号入座,极具讽刺意味。公办学校的办学伦理和招生之道都应得到合理的监督和管制,不能任其嚣张肆虐而乱了纲要。“泛市场化”之下的公办学校应该克制“利益欲望”,多花点心思在教育人才培养上,而不是挖空心思排挤民办学校抢夺生源。倘若一如既往,恐怕只会玷污了教育这块圣洁之地。
- 2010-02-11在公立学校与打工子弟学校之间能否有个过渡
- 2009-11-17公立院校:“穷二代”教育重于“富二代”
- 2009-10-18公立小学大办VIP主管部门不知情?
- 2009-10-09公立教育吃不饱且给私塾留条生路
- 2009-05-21公立学校不能成为赚钱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