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市场竞争中,国产品牌甘居国外品牌之下已有时日。中国的手机制造产业作为后起之秀,学习模仿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只要矢志不渝最终会有赶上并超过对手的那一天。怕就怕自己不争气,不是卧薪尝胆而是自暴自弃,满脑子歪门邪道,尽干些自绝于消费者的勾当。这样的话,不要说什么赶超,只会有死路一条。
4月8日的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揭露了一些国产品牌手机靠内置收费菜单诈取用户钱财的下三滥伎俩。这种强行收费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卖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基本上手机都有,每个手机都有。”2009年12月,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10款国产手机,并逐一进行测试,发现全部都内置了各种名目的收费菜单。内置收费菜单最多的一款竟然有154个,最少的也有55个。这些收费菜单如同一个个收费陷阱,手机用户一不留神,钱就被扣走了。
这种违背消费者意志的谋取钱财行为是相当明显的欺诈,堕落到靠诈骗赚钱境地的居然不全是人们一向深恶痛绝的山寨手机。在已经被曝光的作恶者名单中,不乏此前名声很响的正经国产品牌。而且,从央视调查的结果来看,很难再用“极少数”这种惯用的打马虎眼的词汇来替国产手机的整体形象开脱。若有哪一款手机敢于喊出“我没有内置收费菜单”,那么根本不需要拿什么镶嵌钻石、卡车碾压、光能发电来充当噱头,只要一条“我不吸血骗钱”的货真价实的承诺,就足够大火特火一阵子了。放弃了诚实信用的底线,又缺乏过得硬的软硬功夫,某些国产手机只能是越疯狂越早亡。
某些国产手机为什么如此不争气?很明显,靠下三滥的手法来钱更容易。形成一个高水准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产业链条很难,但在这条低水平的产业链条中加入靠内置菜单蒙钱的创意和功能,却成了一件让各方高度亢奋,并且实现起来顺风顺水的事情。没有其他理由,利益均沾、共同分肥而已。手机制造商对自己的品牌信誉已经无所谓,而且有理由答复消费者“这不关硬件的事儿”,研发设计者乐得从“赃款”中分得一杯羹,增值业务提供商自以为躲在黑幕背后,电信运营商在撒手不管的同时更容易把自己的责任撇得一干二净。在一个只有消费者充当冤大头的游戏里,每一个作恶者都会充满干劲儿。
这样看来,合伙谋杀国产手机的不仅仅是手机制造商自己,功劳还应当分配给手机产业链和手机业务链上形形色色的参与者。尽管说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经济,但是依靠商家们的道德来保护消费者权益是靠不住的。看看手机制造商就明白了,为了一点靠内置菜单赚取的利益,他们已经不惜“自杀”。不自爱的商家,死不足惜,市场也正是用这样一种效应来实现优胜劣汰。但是,一个产业的灭绝恐怕还是让人唏嘘的,更重要的是这一切不能拿消费者的权益来垫底。于是,我们终于还是想起了监管。消费者的力量不足以自保,于是央视在节目中问道:这么多品牌的手机长时间的蒙蔽、坑害消费者,为什么没能得到制止和纠正呢?
市场的混乱处,隐隐必有监管的缺位。不仅仅是手机会坑人,电台电视台那些明显的弱智问题一遍遍重复,最终是要诱人拨打付费电话以骗取钱财,还有种种类似的问题,它们又为什么没能得到制止和纠正呢?市场经济下,政府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要通过监管造就公平公正的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消费者,而且有利于商家自身。从内置吸费菜单的问题来看,如果有严格的监管在,国产手机行当的“自杀”行为可能就会来得慢一些、缓一些。
下一页:国产手机何以在蝇头小利面前沦陷?
- 2010-05-10谁来填平手机内置收费陷阱?
- 2010-05-10手机收费陷阱,怎一个“黑”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