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摆族”的双城滋味
www.fjnet.cn 2010-04-12 16:58 来源:江阴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交通之苦:期待真正的“同城化”生活 -杨婧 早上7点,王维搭上江阴开往无锡的公交车,在高速上吃着早餐。没有额外的行李,不需兴师动众的行程安排,一切都显得自然而简单。傍晚,王维再乘坐返程公交,6点多回到江阴家中,两年多来,每天的“钟摆”往返成了她的固定动作。 大学毕业后,王维就来到无锡一家事业单位工作,轻松且待遇好。“在江阴很难找到朝九晚五的工作。”王维坦言,除非在江阴找到更好的工作,否则不会轻易更换工作。然而,即便如此,除了工作时间,她的业余生活都安排在从小一直生活着的江阴。“所以我很期待自己有一辆车,过上真正‘同城化’的生活。”王维算了一笔账,每天早上从家门口坐公交到东门车站15分钟,再坐大巴到无锡大约45分钟,下车后还要步行15分钟到单位。从江阴到无锡目的地得花一个半小时,每个月车费还要700元左右。“自己开车,可以自由地把握时间。” 王维的朋友圈有两个,江阴的和无锡的。在无锡的朋友主要是通过工作认识的,“同时拥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朋友圈子可以寻找到更多乐趣。”在王维看来,一个是家乡,遍布熟悉的大街小巷、有着更多亲人朋友;一个是工作、打拼的城市,承载着自己的事业与梦想,有着更多的都市气息。对两个城市,她都有着深厚的感情,“无论待在哪里都好,小城市适合居住,大城市适合打拼,而且吃喝玩乐的地方特别多。”当问起她是否会选择一个城市定居、买房时,王维说:“暂时没有计划,等结了婚再说吧。目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变数太多了。” 往返双城的压力,对于目前尚未成婚的王维来说,尚可接受。但是将来有了家庭,或多或少会有点影响。期待“代步工具”的同时,她也相信两地的交通会越来越方便,同城化的配套设施会越来越完善,即使今后一直过着双城生活,也能兼顾事业与家庭。 家庭之辣:两城一家 -张莹顾文涛 黑框眼镜、下巴上一撮小须、瘦弱的面庞堆满了笑容,在孙海军的脸上根本看不到奔波于城市之间的忙碌与劳累。在江阴,孙海军是一家家装公司的原创主任设计师;在常州,他是一位BRT女司机的丈夫、一个五岁男孩的父亲。 “现在的生活状态,我觉得刚刚好。”孙海军很满意自己的“钟摆族生活”。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孙海军并不觉得不便,“比起我在北京的生活,1个小时真的不算什么。” 2002年孙海军去了北京,一待就是7年。他说:“当初去北京只是为了去吸收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没有想在北京扎根。”但北京7年的生活也真够他受的,由于离家太远,一年只能回去两次。“当时,我跟我老婆的关系很不好,都到了要离婚的程度。最后双方妥协,她辞去了工作来北京跟我一起生活。”但每天黏糊的家庭生活让小夫妻俩都不自在,到2008年底,孙海军回到了江阴的分公司,老婆也在常州当起了BRT司机。“她工作以后,生活圈子扩大了很多,我很安心在江阴工作,她在常州操持家庭和孩子。” “钟摆族”的工作、生活很大程度上受地域影响,如何兼顾工作和家庭成了孙海军不可逃避的问题。尽管他的室内设计工作多数是与客人交流沟通,并不需要在家装现场进行全方位指导,但每个月还是有10天左右的时间住在江阴,“应酬总是少不了,有时候忙晚了也就不开车回常州了。”遇上突发状况时,孙海军也有无奈,这也许是令许多“钟摆族”们头疼的。就在前不久,5岁的儿子半夜突然生病进了医院,孙海军连夜驱车回到常州,担起父亲的责任,好好照顾儿子。 孙海军说,“我是幸运的,因为家人对我的工作生活方式都是完全理解和支持的。一个家不一定需要每天都在一起,短暂的分离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很多的温馨。而且这样的生活也增加了夫妻间的感情,以前是妻子围着自己转,如今妻子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圈子,两个人之间多了许多的理解和包容。”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