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去年9月的西南旱情,持续蔓延加重,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截至3月16日,西南五省区市受旱面积高达535万公顷,受灾地区降水比往年偏少七至九成,主要河流来水之少创历史之最。旱情短期内无缓解之势。
持续干旱已致受灾地区的农产品批发价格和“菜篮子”价格翻跟斗。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局部干旱并不一定会明显影响当年全国的粮食价格以及居民消费价格。 如2000至2003年中国遭受了连续四年的干旱,且干旱地点均出现在粮食主产区,导致粮食总产量在这四年间持续下降,但同期的CPI和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并未出现明显波动。
但时过境迁,在特殊的经济形势下,一点星火,足以燎动CPI,带动通胀上行。其一,翘尾因素不可小觑。不同于2009 年,2010 年各月的翘尾贡献全部为正,全年向上拉动CPI 有0.8个百分点左右。进入3月份以后,翘尾因素更为明显。这种现象对于食品CPI 尤为明显。其二,猪肉价格反弹压力明显。根据商务部3月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连降四周,下跌趋势明显。但猪肉价格已经回落至2007年初的低点,继续下行的空间不大,未来存在快速反弹的可能。
更值得重视的是,西南地区由于特殊地理位置,是水电主力军。经济快速回升给电力工业带来的刺激非常明显,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速保持高位。由于水电受干旱影响而减发,火电近乎独享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2月份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11.4%;水力发电量同比下降了13.6%。自去年8月以来,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速已连续7个月超过10%。“冰”“火”两重天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推动资产资源价格明显的升值预期。一方面,资源外部依赖的经济模式重新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热钱兴风作浪。春节后,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急剧放大,一段时间内必重新面临大量流动性涌入的考验。
2010年,从年初北部大暴雪,接着渤海、黄海北部海面大面积结冰,再到西南大旱,更预示2010年气候变化将比往年更复杂。据统计,春粮只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的15%左右,夏粮及秋粮才是全年农业收入重头戏。值得警惕,需未雨绸缪防范农业波动的新一轮冲击波。
干旱在中国并不罕见,相反,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但近年来,爆发频率和幅度每每超出以往。过去水量充沛的西南地区都无例外。这种非旱即涝、南旱北涝,看似天灾,实则也暴露出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规划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和浪费等水资源利用问题。
与经济转型相对应,生态状况的继续恶化和面临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要求.必须实现农业用水战略转移。由现状的相对粗放的农业转变为高效节水的现代农业。正视当前水资源问题,结合国内外经验及我国经济发展实情,政策上,需从政府决策与管理的角度完善水法、严格控制水利工程开发审批与监管、统筹规划设计、倡导建立节水型社会、控制水权分配;意识上,应强调人与水和谐共处的理念,在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水利开发的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注重水利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预警和防治意识及能力。
- 2010-03-19西南旱情致电煤告急 部分省市大面积拉闸限电
- 2010-03-18西南地区高温少雨导致旱情迅速蔓延西南罕见极端干旱暴露水利设施积弊
- 2010-03-17西南五省2千万人饮水困难 旱情百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