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出现“29岁市长”、“80后副厅”等年轻干部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有什么后台?”往往容易被认为是“官二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丁伟岳说,人们之所以先入为主地产生怀疑,总是因为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类似事情。他感慨:你不能责怪群众的“合理联想”,何况很多时候你会发现群众的联想是正确的。(3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笔者以为,丁伟岳教授的看法是正确的。包括人们最近对山东省新泰市提拔的6名“80后”副科级干部背景的怀疑,都是有一定根据的,即便这些人被冤枉了,但大家也是“合理联想”。因为这样的联想许多时候是正确的。
“龙生龙凤生凤”,在中国确实有社会现实性。我们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的子女,在官场或是国有企业,确实比平民子弟发展快。人们不禁要问,他们凭什么?当然,不排除这些人当中,也确有靠自己的能力发展起来的,但也有一些人的成长,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密不可分。就是那些靠自己能力发展起来的官员子女,也无法同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完全切割。由于“官二代”具有明显的社会优势,人们怀疑所有官员子女的发展也就有一定合理性。
为什么,在外国老子是总统儿子也是总统,人们并不议论他们搞“官二代”?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我们的台湾也存在,可是大家都不说“官二代”,都没有对官员的子女再做官进行指责。这是因为,在这里面没有“继承”的含义,所以大家都没有意见。
人家那总统、市长,是靠选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透明公开,大家还会有什么意见呢?所以,在选票面前人人平等,平民的儿子可以当选为总统,总统的儿子照样可以当选为总统,如果有什么优势,那也是公开的,是大家认可的。这样,就是18岁的大学生当选为市长,也没有人议论闲话,有的家族世代为官,照样能够受到人们的拥护。
所以,我们出现对“官二代”的议论,怪不得人们挑剔,而是官员产生的制度不合理。在不合理的制度下产生的官员,一个是容易出现“官二代”,再一个是无法排除人们对“官二代”的怀疑。可见,要想消除社会对“官二代”的非议,只有改进官员选拔办法,增加透明,建立公平竞争制度。这样才会,人们既不会怀疑“官二代”,一些官员子女靠个人能力发展,也不会被别人冤枉为“官二代”。
人们对“官二代”的种种议论,以及不时有人被冤枉为“官二代”,都说明,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机制。正如人大代表陈万志说的那样,社会互信的丧失和权力公信力的丧失,是“我们这几年发展的最大代价”,值得深刻反思。“两个丧失”,致使人们怀疑一切,当然也加重了对“官二代”的警惕。社会互信丧失和权力公信力丧失,难道不是危险的信号吗?
- 2010-02-26事关80后副局长的公信为何会失语
- 2010-02-25别争了,当官谁“考”得过“80后”
- 2010-02-25民众质疑是“80后”从政必经的考验
- 2010-02-2380后蚁族们成不了局长的“杯具”
- 2010-02-2280后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