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放学统一用“ByeBye”打招呼;上海多所重点高校自主招生取消语文科考试一事……令政协委员对语文教育忧心忡忡。不少委员在提案中疾呼,应纠正大中学校存在的“去语文化”倾向。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建议,在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3月14日《广州日报》)
“学好语文”难道就一定要“取消外语”?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不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我们不能因为要求小学生“学好语文”而让他们放弃外语的学习。
笔者是初中才学外语,虽然后来应付拿学位而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但自今还只是“哑巴英语”。只能应付考试的英语,想必我们这一代人多有同感;与此相对应的是,笔者10岁的女儿自幼儿园开始接触英语,早就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了。虽然尚未参加等级考试,但其已经看得懂外语的电视节目——在互联网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的时候,谁能说打好外语基础没有用?在英语强势的今天,谁能说学英语没用?
“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是矫枉过正的建议。科学研究证明,3到12岁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错过了这个年龄段再学外语就很困难,并且在讲外语时往往会带有母语口音。如今,双语制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许多实验学校的验证,成为了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样板。事实上,“学好语文”与“学好外语”并不冲突。问题是,我们怎样将“学好语文”与“学好外语”二者做到有机结合——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轻语文重外语是不对的,轻外语重语文也是不对的。“取消外语教育”是在迷信权力,它陷入了行政强制的囹圄。另一方面,“考虑设立全国性语文统一分级考试”的提议又将人们带入了一个怪圈——外语等级考试受到质疑,“语文分级考试”就不会受到质疑?显然,饱受诟病的“高考指挥棒”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继承和光大中华文化,不是“小学期间取消外语教育”这么简单。语文的捍卫,更有待于中国经济、政治等综合国力的腾飞。不可否认,现在我们的诸多方面还正处在向西方国家学习的过程中。
语文也好,外语也罢,尽管里面包含了若干情结,但说到底它们都只是人们交流的工具而已。外语相对于母语来说,需要更多时间学习。所以就目前而言,“学好外语”比“学好语文”有着更为广泛的人群也就不足为奇了。
- 2010-01-30不考语文考英语 高校为啥歧视母语
- 2010-01-26必考英语不考语文让教育失衡
- 2010-01-26英语很重要是真实的生存寓言
- 2010-01-01美好世博不需要“蹩脚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