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祭祀天地的权力在帝王那里,巫祝一类的祭司却在汉以后没有了地位,儒家利用帝王对天地的敬畏,将天意与民意联结起来,天意自我民意,天听自我民听,并通过自然灾异现象来警示帝王,中国第一个下罪己诏的帝王就是汉文帝刘恒,地震与灾荒都被视同帝王没有尽心尽责于民。权力的神圣性与权力的责任,通过对天地的信仰维系在一起。权力集团如果一点信仰与敬畏都没有,可能就成为无所顾忌的恐怖集团。
天地之神被统治者祭祀,民间社会只能祭祀与生活有关的“小神”,让小神去天上通大神,譬如小年祭灶神,就是让灶王爷吃香的喝甜的,年夜升天见天上玉皇大帝时,就会替自己家美言降福。不仅要祭神,还要驱魔,燃放鞭炮源于古代的燃烧竹筒,用于驱逐恶魔厉鬼。贴门神也是为自己家寻找守护神,这些古时有特色文化或生活涵义的行为,现在却逐渐淡化了原义,成为生活的艺术化,或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符号。民间公共祭祀或供奉的对象,后来有佛教诸神道教神仙,以及民间信仰中的土地神、龙王与地方性的各种神灵。
国祭天地,朝廷皇帝要上对天地敬畏,下对庶民恩泽;家祭祖先,上对先人感恩,下对后代教诲。这其中都体现某种神圣的责任,也体现某种权力意志,中国古代社会为什么是超稳定的结构,在精神层面上是基于二元信仰,各负其责,各行使其权力意志,保持其精神的一致性与凝聚力。宗教的教堂是公共建筑,而中国人的教堂却是家庭或宗族的祠堂。春节则是进行家族意识与道德礼教熏陶的重要时刻。无论是祭拜祖先还是礼拜长者,体现的都是人际关系,礼教关系,使个体在家族与社会关系中安身立命、承担责任与义务,也分享荣耀。
春节的宗教精神在当代社会失却了核心价值,天坛祭天与地坛祭地已成为北京的民间表演活动,主流社会不再敬畏天地,对天地也没有神圣感了,民间社会里宗祠没有了,只有一些对先人的纪念活动,它却不再是礼教行为,而仅仅是一份基于传统形式的纪念行为。
主流社会没有对天地的信仰与敬畏,才有地方政府大拆大建不顾生态造成的严重污染;民间社会没有内在的道德精神,也造成民间社会的灰质化,造假与欺骗泛滥。传统中国人追求在天地间安身立命,“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当代中国人如何通过春节找寻国家与民间社会的精神寄托与信仰,是我们民族文化复兴的核心问题。
(作者系文化学者)
- 2010-02-22“春节账单”是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
- 2010-02-21春节鞭炮销售遇冷是社会的进步
- 2010-02-21谁来给春节做个“文化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