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一个漂泊在外的应届毕业生写给农民工父亲的忏悔信》的帖子引发热议,发帖者称本科毕业工作了大半年,月工资只有1000元左右,年底因为“连帮妈妈买件毛衣的钱都没有”,只得骗家里“加班的话就不回来了”。网站调查:43%的网友因“回家过年开支太大,承受不起”而不敢回老家。(2月2日《华西都市报》)
过年回家是中国人的传统,寄托的是一种对故土和亲人的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恐归族”的群体却越来越壮大。其实,“恐归族”们恐的不是回家,而是回家后自己的荷包不堪重负。对于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经济能力较弱的年轻人,尤其如此。
过年给父母一些钱,表示孝心是应该的,这钱绝对应该花。但问题的关键不是父母,其实绝大多数父母都不会在乎儿女给自己多少钱,只要儿女平安回来,就是做父母最大的心愿了。但另外一些亲戚朋友却让人应接不暇,大过年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要去看望看望,侄子、外甥、表弟、表妹都要给个红包意思意思,这样一算下来,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那些刚参加工作不久,经济实力不雄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过节消费越来越高,甚至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盲目跟风,一味攀比的结果。看望长辈主要在于心意;给晚辈红包也是讨个喜庆吉利。按理说这都应该量力而为。可现在很多人,包括给红包的人和收红包的人,都把红包的厚重程度作为衡量心意轻重的依据,以至于很多人都是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违心送礼送红包。
其实,这是对春节传统文化的一种背离,以金钱衡量情意也是对亲情的一种伤害。直接后果就是很多身在外乡的年轻人产生了“近乡情更怯”的心理压力,但怯的不是亲情,而是自己的荷包,情怯成了胆怯,把一些人“吓得”不敢回家过年了。
“年关”成了“钱关”,是春节不能承受之重,应该得到纠正,让春节重新回到重亲情、享温情的传统意义上来。
- 2009-01-23“拼过年”是持家爱国之举
- 2009-01-22租女儿过年是亲情的缺失
- 2008-02-04过年需要“有意思”
- 2008-01-20花钱租恋人回家过年,“善意的谎言”?
- 2010-01-13打肿脸充胖,不如实话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