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相关评论:斑马线不是暴力“行为艺术”
3日下午,海口滨海大道水产码头批发市场门前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37路公交车与斑马线上的行人抢道,结果公交车直接从行人身上碾压过去,造成2人死亡3人受伤。(1月4日《海南日报》)
斑马线上又发交通事故,也再度触痛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令人焦虑的是,若连斑马线都异化成了“生死线”,还有什么能够为行人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还记得去年,屡屡发生的交通事故,让杭州这座城市深陷舆论旋涡。富二代胡斌“欺实马”事件,魏志刚爱心斑马线旁撞死打工妹事件,接二连三的交通案件让“杭州向左,天堂向右”一时间成流行语。此种嘲讽和戏谑,与其说是对一个城市的交通状况的不满,还不如说是公众对自身出行安全的忧心。因为如果行人频频命丧斑马线,那谁不会为自己的现实处境感到焦虑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车水马龙的城市街道,因有了红绿灯和斑马线才更显秩序性、人情味和安全感。斑马线并不只是一条刷白的通道,更是一道生命安全的屏障。它不仅寄托了公众对出行安全的祈盼和愿望,也承载着行人对司机的仰赖和信任。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就像眼皮底下发生火灾一样,是最不应该出现的。而类似事故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只会损耗和消弭公众对斑马线以及交通安全的信任感。
两年前,新华社一篇关于“斑马线为什么不安全”的报道中这样提到。在西欧国家,他们的车辆比国内不少城市要多得多,但行人走路这种最原始的出行方式还是得到充分尊重。即使在没有红绿灯的道路上,当司机看到行人在斑马线上有过马路的倾向(还不是行动)时,也会远远地将车停下。当行人为过马路感到犹豫时,司机会摇下车窗,伸手示意请行人先过。司机保护行人安全到如此细致入微的情形在国内不排除有之,但在现实语境下至少还是“小概率事件”。
由此,笔者想起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句格言,“有些路,看似过不去,其实,是可以过去的,只要有了斑马线。斑马线是什么呢?爱情”。这里所说的“爱情” 我们何尝又不可以把它理解成普通人甚至陌生人之间的爱心和关照呢?斑马线边上,只要行人和司机彼此多一点关心和理解,很多交通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2010-01-05斑马线不是暴力“行为艺术”
- 2009-12-16斑马线前设减速带,不如严格执法
- 2009-09-19企业奖励何能拯救斑马线?
- 2009-09-11“文化斑马线”莫越安全线
- 2009-09-11“文化斑马线”咋更像污染
- 2009-08-27严治违章比斑马线“变脸”重要
- 2009-07-20花里胡哨的斑马线有危险
- 2009-07-13从砸车老汉身上学会敬畏“斑马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