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教育讲堂> 正文
面目可疑的大学“国际化”
www.fjnet.cn 2010-01-03 09:52 熊丙奇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观察我国有些高校,建设世界一流的实际行动有限,可“研究”什么是世界一流很是深入,具体而言,就是创造出国外大学没有的“国际”评价体系,进而根据这一标准进行建设,以便宣称与世界接轨。

哈佛大学建校370多年,成为世界公认的一流学府,可这所大学却似乎“忘了”去做一件“填补世界空白”的事,给世界一流大学制订一个标准。而据说,这个“空白”已被我国高校的一些研究机构成功填补,它们制订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世标”——还不是“国标”。这其实是比国际论文还神奇的事:一个连现代大学制度都还在探索的国家的研究者,居然有这样的国际创见,甚至可以宣布谁是世界第一、世界第二,不是很牛么?

纵使没有真正的大学,没有真正的教育家,纵使垃圾论文满天,只要国际论文数量可观,可以预期的是,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大学会被宣布建设成了世界一流大学。

“国际”越来越成为作为利益共同体的中国大学自娱自乐的东西。本来,自娱自乐不要紧,但这自娱自乐,用的可是公帑,无论是政府课题,还是教育经费。这样的国际自娱自乐,就不仅仅是国际玩笑,而会渐渐成为国际丑闻。

最近有报道说,国内演艺团体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95%是商演,而且是送票请人来看,并不代表演出水平;还有国外一些机构专门针对国内对“国际”的旺盛需求,设立只发给国人的“国际奖”。教育界和学术界中也有很多“国际”奖项,有多少货真价实,其实不用去验证,单看今天大学的现状,就可知晓。比如,一些学生参与竞赛的国际奖,国外学生是凭兴趣去“玩”的,而我们这里是专业的竞赛选手,经过数年的竞赛准备,去努力拼奖。

大学要国际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国际化不是表面的数据和形象,而是基本的制度与文化层面。如果我国高校不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没有办教育和做学术的健康土壤,很难指望去追赶世界一流大学,“国际”数据由此将成为办学者营造表面政绩的工具,而大学的真实国际竞争力会日益下降。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