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民生巷议> 正文
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该“先救助后甄别”
www.fjnet.cn 2009-12-27 09:45 刘乃康 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平安夜开始的8级大风,刮来了北京10年来的最冷天,也让人隐隐担心——就在几天前,一位五十来岁的农民工冻死在南京安德门地铁站旁边的桥洞里——但愿类似的悲剧不会再次发生。

民政部等三部委日前发出紧急通知,强调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要实行先救助、后甄别;对于需医院治疗的救助人员,要先救治、后救助;开通24小时救助热线,逢恶劣天气,救助站24小时街巡。这一系列举措,让人从心底泛起融融暖意。据报道,自24日白天至25日凌晨,京城入冬以来最大规模的流浪者救助行动的首日,总共有46名流浪者接受了来自18区县救助站的援助,最大可能地避免了南京那样的悲剧发生。

与之前政府实施救助前先甄别被救助者身份的做法不同,三部委在通知中明确要求,这次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要实行先救助、后甄别。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针,而且在程序上为救助的及时有效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便利。它体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对生命的尊重,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存权益的保证,值得叫好。

再好的制度,在执行中也难免会遇到尴尬或困难。比如,北京东城救助站站长就说,乞讨者拒绝救助成了现在的工作难点。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到了这种情况,如果流浪人员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则就地提供御寒衣物和食品,以防止发生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冻死冻伤。

街头流浪人员成分复杂,其流落街头的缘由也千差万别。做好街头救助,照本宣科是行不通的,需要救助管理机构有所作为,积极探索多种救助模式,并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实行有条件的开放式救助。在特殊情况下,救助管理机构还要敢于适当地打破常规。比如这次把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进城务工人员也纳入了救助范围,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我以为,对这些好的做法,不妨坚持下来,在制度设计中加以体现,使我们的救助办法能与时俱进。

我对西方的节日素来没什么感觉,但今年的这个寒冷平安夜有所不同,因为我感受到了中国的温度。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