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全球变暖,人人有责。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不同,应对全球变暖的能力有明显差异,决定了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各不相同。
一次被形容为拯救地球的会议,却没能在哥本哈根上演令人惊喜的童话,共识和分歧在争论和激辩中共存,留下了一份约束力有待检验的哥本哈根协议。
回顾哥本哈 根会议的进程,期间不时出现一些插曲。先是发达国家爆出“气候门”事件,接着发达国家密谋的“丹麦密本”又被曝光,企图逼迫发展中国家无条件接受。发达国家的种种傲慢与偏见、自私与贪婪,在丹麦这个盛产童话的国家里昭然若揭。拯救地球的会议,某些发达国家却表演了推卸责任、指责别人的闹剧。
应对全球变暖,谁都不能逃避责任。但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不同,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各方应对全球变暖的能力有明显差异,由此也决定了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各不相同。然而,在各种国际场合,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些发达国家把全球性环境污染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一味地批评发展中国家。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依然秉持着这种态度,大搞单边主义,只顾争取自身利益,根本无视自己的责任和国际规则。
比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7日提出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同时却设置了发展中国家减排必须接受外界监督的前提。而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原则,发达国家要率先实现总量减排,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则需借助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且发展中国家利用本国资源采取的自主行动无需接受国际监督。很显然,美国的提法看似合理,实则本末倒置。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在其气候变化政治学中指出,正是发达国家的全球资本主义的消费和生产方式,造就了今天的气候变暖。倘若按照他的说法,那么毫无疑问,在全球变暖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应该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诚然,很多工厂都设在发展中国家,但必须明白:其一,这些工厂大多是在替发达国家生产产品,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发达国家既赚取了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成本,同时也把污染留给了发展中国家;其二,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大多是在发达国家消费的。
以电子产品为例,发达国家不但消费着大量的电子产品,而且还通过种种途径,把电子垃圾销往发展中国家。垃圾的跨国转移,实际上就是发达国家有意把污染问题推给他国,从而转嫁自己的国际责任。有人作出推算,在中国的碳排放量中,至少有20%是为了供应欧、美市场的。这部分碳减排,按理就应算在他们头上。但是,欧美从来不会正视这个现实。
因而,从国际道义上说,能源消费大国应当主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通过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工业废品及生活垃圾对这些国家环境的污染。可是,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一些发达国家不提这些,而是抱着政治投机的心态,既不想履行自己在《京都议定书》中制订的承诺,还倒打一耙试图把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
人类到了应该为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付出努力和代价的时候了。我们期望所有国家拿出中国节能减排的力度和诚意,以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兑现承诺,承担自己的责任。“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拯救地球才有希望。
- 2009-12-20中国的自主减排要超越“哥本哈根”
- 2009-12-19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正取得共识 各方难掩失望情绪
- 2009-12-19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初步共识 最终结果待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