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事更让人大跌眼镜——刚刚看过的那段编后语《当下随礼确实有些“疯”》,竟然来自2006年10月31日浙江在线新闻网登出的《贺婚红包内打“欠条”留给人的思索》。连标题都出于人家文章内容的原话!
说起网络抄袭人们虽然痛恨却有些无可奈何。传统纸媒咋也如此炮制?更让人不可理解的还不是作者抄袭,而是编辑剽窃。我们的版面编辑就写这么个编后语,也要这般一字不差地照抄?成何体统!不知那位叫董宏达的原作者知道了会是怎样的反应?如此也让我对这件事的真实性产生了猜疑——别是记者自己纸上演绎出来的假新闻吧?想评论的念头只好搁浅,得先追踪一下素材源头再论其它。
通过114查询电话,没费啥周折就找到了报道中的那个社区。工作人员帮我联系了他们的副书记,也是主管宣传报道工作的一位“80后”,也是报纸上署名在后的那位通讯员。她很诚恳地告诉我:稿子是她写的,至于报上的编后语,她也是看报时才看到的。但这件事是真事儿。周二张阿姨来那天,社区好几个人都在。不仅有喜糖,还有一大包花生瓜子呢。问及对这种事的看法,这位在这里工作了两年的“80后”明确地和我说不赞成这种做法。尽管在经济上她也很拮据,一个月才开1430块钱,其中还有100元是因为任副书记给加的。社区也不给她交什么保险。就这样她还和我说,现在找个工作太不容易了。人事局分配给每个社区一个的大学生月工资才800还都抢破头呢。所以她现在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一直尽心尽力地想把工作干好。至于这种“人情礼往”也经常让她捉襟见肘,有时太紧张了可能会随得少些,或者几个同学合起来买个洗衣机啥的作为礼物。但她绝不会打这种白条的。因为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儿。
这位80后的坦诚,让人欣慰;那种用心工作的态度,甚至让我感动。
每个人的情感世界确实有很大差异,最难得是“真诚”二字。给朋友随礼可以小中见大,需要量力而行,不能打肿脸充胖子,更不能把它当成获取利益的筹码。新人发喜帖不要随意发错表情,把人家整成了“被随礼”是最没意思的。快到站的领导们不要为了这最后一搂,而急着把女儿嫁出去或把媳妇娶进门。当礼金不是出于真正的情谊,就会给你带来烦恼和罗乱。还想说的就是那种“抄编们”,不该总以为自己聪明而拿报社的威信和自己的形象耍大刀。能力欠缺可以学习进步,一旦陷入龌龊的情感,就会不可自拔。结果只会是名声扫地甚至身败名裂。
随礼随“白条”不显诚意甚至有不尊重对方之嫌,这样的观点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而对待工作投机取巧,不讲礼数儿更令人不屑。让社会上的这些不正之风离我们远些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洁身自爱,从自己做起。
- 2009-09-10独自报到奖百元红包,能挡住送学潮吗
- 2009-02-02“全民红包”与天上掉馅饼……
- 2009-02-01“求职红包”让学子怀揣温暖上路
- 2009-01-24政府千元红包,治标不治本
- 2009-01-23消费券是“新年红包”还是“内需魔棒”?
- 2009-01-23老总发红包 做秀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