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2009年度大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点名批评电视剧《蜗居》“靠性、荤段子、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社会影响低俗、负面。他表示,明年广电总局将狠抓电视剧的娱乐性、思想性及教育意义的统一。(见12月12日《扬子晚报》)
作为一名观众,我很难想象,一部受到观众普遍欢迎(以收视率为证)、受到各界普遍赞誉(以各方评论为证)的电视剧,在一些主管高官眼里,竟然是低俗的、负面的。这是否相当于说,那些喜欢《蜗居》的电视观众,那些赞扬《蜗居》的各界人士,也都是低级趣味的?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任何一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前都要经过层层审查,否则根本无缘与观众见面。如果《蜗居》是低俗的、负面的,那么李京盛司长及其治下的电视剧管理司,当初为何让这部“价值导向错误”的电视剧得以审查通过?
对于影视作品的评价,从来都是见仁见智的,有人不喜欢甚至厌恶《蜗居》,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李京盛仅仅作为普通观众,对《蜗居》作出如上评价,无可厚非,这是他的正当权利。但是,他作为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发表如上“高见”,就让人觉得很别扭。我不知道,李京盛的上述意见是个人的还是官方的?
《蜗居》里确实有一些“荤段子”,但这些“荤段子”总体上无伤大雅,并没有“荤”到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地步,当然更没有违规违法。至少可以说,相对于《蜗居》的种种可赞之处,“荤段子”瑕不掩瑜。实际上,《蜗居》是一部“慢热”的电视剧,开始时人们并没有在意其中的“荤段子”,只是后来一些网民自发炒作该剧,才拿其中的“荤段子”说事儿,以此吸引眼球,却不料同时吸引了不少“道德卫士”的眼球。
只要看过《蜗居》,便知道该剧并没有涉及性描写,而只是涉及婚外情和包二奶,包二奶与性描写显然是两码事。官员包二奶以及官员腐败,早已是尽人皆知的普遍现实,还需要炒作吗?《蜗居》只是将这些社会现实搬进电视剧,以艺术化的形式予以揭露和批判,而这正是《蜗居》受到广泛赞誉、受到观众普遍欢迎的根本原因。那么,难道在一些主管者眼里,贴近现实的影视作品便是低俗的?具有批判精神的影视作品便是负面的?
在此次大会上,李京盛司长宣布有6部电视剧获得2009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电视剧奖”,它们是《潜伏》、《我的兄弟叫顺溜》、《北风那个吹》、《人间正道是沧桑》、《走西口》和《我的青春谁做主》。值得注意的是,上述6部获奖电视剧,除了《我的青春谁做主》,其余5部均为“历史题材”。为什么现实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难得一见?为什么中国的影视剧创作总是埋头于历史的故纸堆,而不愿(不能)像《蜗居》那样关注现实,关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为什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落后于时代?从李京盛司长批评《蜗居》中,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 2009-12-14批《蜗居》低俗是把电视剧逼向故纸堆
- 2009-12-14《蜗居》禁播无关情色
- 2009-12-12批《蜗居》低俗是把电视剧逼向故纸堆
- 2009-12-12有些官员只看蜗居的色情而忽视现实
- 2009-12-12我们不仅蜗居,还很“窝囊”地居住着
- 2009-12-11我看“蜗居现象”
- 2009-12-10当“奋斗”遭遇“蜗居”
- 2009-12-07过半花销买房:蜗居生活绑架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