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研究生之死,一个群体的“人生尴尬”
www.fjnet.cn 2009-12-13 08:58 黄建安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11月26日早上,上海海事大学2009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上吊自杀,半个月后,网络上出现帖子直指海事大学刻意隐瞒杨元元的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学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12月11日《东方早报》)
杨元元走了,以一种上吊自杀的极端方式结束了她年轻的30岁生命。回望杨元元的奋斗历程,其实,杨元元也为改变命运而作出了不少努力和牺牲。父亲早逝,母亲开始在一家企业上班,一家的生活可想而知。但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摧垮姐弟俩对生活的勇气。这一切,既有姐弟俩对知识的渴盼对生活的追求,也有来自伟大母亲的一贯支持。姐弟俩先后考上了武汉大学,又先后考上了研究生。这期间,姐姐杨元元工作了5年才还清在校期间银行的贷款,花5年时间才拿到大学的毕业证。有希望,才有动力,杨元元在上海读研究生期间,又毅然携母读研。单凭这一点,也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但最终杨元元没有走出这道坎。尤其是向校申请简单住房、租房无着落且母亲被校方撵走的情况下,杨元元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最起码的信心。她或许在开始反思: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她开始怀疑起这一论断来。对知识的不懈追求,然而换来的依然是贫困,依然没有改变一家的命运。
从杨元元之死,我们该反思什么?从生命的个体看,杨元元也一度与生命作抗争过,也有辉煌的时候。但人的承受能力总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实与理想形成巨大反差的情形之下,人的精神很容易被摧垮。但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生命的转眼即逝,而是对这个生命赋予了太多太多。杨元元不单单是一个个体,她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化身,代表着一个社会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还有许许多多的像杨元元一样,在默默的同命运作抗争。这其中,有幸运者,当然也不乏有失败者。杨元元就是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令人悲怆的人物。
杨元元之死,带来的不仅是她的母亲她的亲人的悲悯和牵挂,而更多的是,却引起了人们重新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论题的深刻反思。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知识能否改变贫困?知识能否给人带来财富?这些,都需要得到时间或某一特定社会阶段的真正检验。
杨元元走了,以一种上吊自杀的极端方式结束了她年轻的30岁生命。回望杨元元的奋斗历程,其实,杨元元也为改变命运而作出了不少努力和牺牲。父亲早逝,母亲开始在一家企业上班,一家的生活可想而知。但生活上的困难并没有摧垮姐弟俩对生活的勇气。这一切,既有姐弟俩对知识的渴盼对生活的追求,也有来自伟大母亲的一贯支持。姐弟俩先后考上了武汉大学,又先后考上了研究生。这期间,姐姐杨元元工作了5年才还清在校期间银行的贷款,花5年时间才拿到大学的毕业证。有希望,才有动力,杨元元在上海读研究生期间,又毅然携母读研。单凭这一点,也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但最终杨元元没有走出这道坎。尤其是向校申请简单住房、租房无着落且母亲被校方撵走的情况下,杨元元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最起码的信心。她或许在开始反思: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她开始怀疑起这一论断来。对知识的不懈追求,然而换来的依然是贫困,依然没有改变一家的命运。
从杨元元之死,我们该反思什么?从生命的个体看,杨元元也一度与生命作抗争过,也有辉煌的时候。但人的承受能力总是有限的,尤其是现实与理想形成巨大反差的情形之下,人的精神很容易被摧垮。但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生命的转眼即逝,而是对这个生命赋予了太多太多。杨元元不单单是一个个体,她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化身,代表着一个社会的一个群体。这个群体还有许许多多的像杨元元一样,在默默的同命运作抗争。这其中,有幸运者,当然也不乏有失败者。杨元元就是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令人悲怆的人物。
杨元元之死,带来的不仅是她的母亲她的亲人的悲悯和牵挂,而更多的是,却引起了人们重新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个论题的深刻反思。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知识能否改变贫困?知识能否给人带来财富?这些,都需要得到时间或某一特定社会阶段的真正检验。
相关新闻
- 2009-12-12贫困女研究生自缢续:家属称校方出言威胁
- 2009-12-12女研究生自缢:校方不赔偿最新动态
- 2009-12-11贫困女研究生宿舍自杀杨元元之死五大追问
- 2009-12-11贫困女研究生杨元元之死五大追问(图)
- 2009-12-11女研究生宿舍内自杀 校方称:并未强行撵走杨母
- 2009-12-10上海海事大学贫困女研究生宿舍自杀身亡(组图)
- 2009-11-25女研究生携笔从戎知识报国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