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街头放置着一个上面印有“这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巨大气球,警示人们不要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给地球增加负担。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在哥本哈根举行。新华社发(林淼摄)
尽管会议的时间很长,尽管此前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做出了减排承诺,各方在节能减排的大方向上观点一致,但是,哥本哈根会议仍然难以给人太多的期待。此次会议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分歧,要远比想象的多。
在气候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发达国家指责发展中国家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则指责发达国家既没有履行好自己的历史责任,也没有履行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责任。
哥本哈根会议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关键还是要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否有效消除分歧。如果分歧不能消除,会议就很难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据了解,丹麦作东道主为此次会议的召开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其牵头起草的“丹麦提案”被指责为“暗箱操作”。该提案没有明确最为发展中国家重视的短期减排目标,且提案中没有对发达国家如何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做出明确约定。所以,当这份提案的部分内容一经披露,就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强烈反对。
欧盟提出的2020年中期减排目标是在1990年的排放基础上减排20%,日本则为25%,这一目标,与发展中国家要求的发达国家应当中期减排25%-40%的水平相距太远。按照这一水平,发达国家又如何能够履行“丹麦提案”中提出的发达国家负责80%减排任务的承诺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指望发达国家做出太多的让步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如果发达国家不做出让步,单方面让发展中国家接受也不大可能。这就决定了哥本哈根会议不仅会产生激烈的争论,而且极有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其实,发达国家来在节能减排问题上余地要比发展中国家大,筹码也比较多。譬如在短期减排目标不让步的情况下,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作出更多的承诺,或许就能够得到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接受,从而达成相对一致的意见。
相反,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能够让步的空间非常小。对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和发展还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生存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的情况下,才会逐步重视环境的保护、气候的保护。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自然应当多承担责任。
气候出现今天这样的变化,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发达国家近200年的工业化进程排放了人类绝大多数温室气体。如果在这一问题上,发达国家想与发展中国家采取同样标准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无法令发展中国家所接受的。
但是,不管存在多大的分歧,应对气候变化都是每个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果继续争吵下去,人类将失去拯救地球,拯救自己的机会,我们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2009-12-09“气候门”丑闻冲击哥本哈根大会
- 2009-12-09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果要过四道坎
- 2009-12-09哥本哈根的火药味直接烧至各方底线
- 2009-12-08哥本哈根能为人类留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