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云南大理市卫生局出资、10多名防艾志愿者负责经营的以同性恋为主体顾客的酒吧将在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正式开业。卫生局和志愿者们计划通过酒吧的平台对更多潜在的艾滋病患者进行“同伴教育”。(《新京报》11月29日)
对于大理市政府出资修建男同性恋酒吧,笔者极力支持,并真心钦佩其敢为人先的魄力,毕竟,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难能可贵的。但是,男同性恋酒吧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政府工作的缺位。
按照媒体报道,这些“男同志”多数来自当地农村,他们中年纪大的有70多,小的才不到20。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男同志”不可能就是天生同性恋者,这只是在后天成长中被圈养而成的。具体到大理这些农村“男同志”,笔者以为,其性癖倾向异化主要是家庭贫困造成。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农村特别是山区,如果男性家里贫困,就只能打光棍。然而,这些大男人性激素分泌正常,而且还活蹦乱跳。这就造成一个矛盾:有需求却没供应。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常聚在一起的光棍们虽不懂“食色人之性也”,但会自然而然谈女人想女人,在没有女人且不敢以身试法的前提下,就只能对“爷们儿”想入非非了。
另外,家庭贫困导致他们过早辍学,缺乏文化。文化是智慧的结晶。这就使他们不能正确、理性、客观的认识世界,辨别是非。有些人看到身边那些如胶似漆、温情软语远胜异性恋的“同志们”,或是心向往之,或是盲目追捧。特别是那些在异性恋上受过挫折的人,更是倾心仿效。有些人是受到“同志们”蛊惑,认为这很前卫、新潮、时尚,从而迷失了“爱情”,结果“久在江边站,自然会湿脚”了。
可以这样认为,政府很少注重农村单身汉的“性”福。政府为人民服务,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关怀,不是仅仅在逢年过节送些慰问金或是慰问品就了事。政府提高农民经济条件,还要提高农民,特别是单身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政府除了“要想富先修路”或“千方百计解决人口问题,一心一意建设和谐社会”,还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解决单身农民的“性和谐”问题。
“性福”是幸福的基础。大理市政府要想真正治本,就从贫困的单身农民着手,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性和谐”问题,引导他们正确的性取向。亡羊补牢,此时不晚。
- 2009-11-02农民工防艾
- 2009-11-02防艾:戴安全套和安全帽一样重要
- 2009-10-18“闫德利”事件是检验公众防艾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