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暴雪令南方天然气需求量大增,而供给方表示已开足运力,这导致全国许多地区出现“气荒”,部分城市缺口达40%。(11月21日《新京报》)
陡然间,一个新词诞生了,叫“气荒”,好比是以前家里没有了烧饭的柴火。典型的表现是,城市里的出租汽车没有可加的压缩天然气,有的城市大部分工业企业停气,还有些用天然气的设施停止了运行。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气荒”。
表面上看,老天爷的问题是直接原因,近一段时间以来,极端气候导致了天然气需求暴增,而供应天然气的企业实在无法满足,人家的产量、管输量已经发挥到了极致,即便使出吃奶的劲,也增加不了多少供应量了。给人的印象是,灾荒的年景,地主家也实在没有什么余粮了啊。
不知道天然气企业到底是怎么运转的,怎么就落到了这步田地。虽然供应天然气的企业没有几家,大概能够叫出名号的也只有大名鼎鼎的“石化双雄”。这两家企业直观上觉得实力雄厚,都是业界叱咤风云的角色,基本掌控了国内油气产品的天下。如今也开始了露怯,后院的仓里居然也短了存货。
不过,家里没粮,地主倒也不慌。有业内人士道出了真情,因为天然气价格偏低,与油电相比,天然气价格的市场机制欠缺,生产商们本来也不太愿意扩大生产能力,当然就不会储备下充足的天然气了。于是,自然就有猜测认为,这是一种气该的“逼宫”手法。
天然气想涨价,抓住机会,巧妙的利用时下气荒的局面,顺带着倒点苦水,效果奇好。如此看来,坏天气也不仅仅是件坏事情,在价格议定的博弈中,这次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怨天尤人有时候不过是弱者的态度表现,在居于强势地位并且力图促成自己意愿达成的方面来说,化腐朽为神奇只是一种简单的办法。
天然气价格改革,与其他能源资源品种一样,本来是复杂的市场行为,如果其市场地位已经非常明确,涨价、降价都是市场机制的作用,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企业主体自身的性质特殊,用户毫无选择的依托于企业,反而时不时的要被断气,双重的钳制让人对于供气企业的心术不免萌发太多的想象。
不期待地主开仓放粮,这是佃户们早已具有的心理准备,可有的地主还会以没有余粮为借口,进而催租加息,这就有点可恶了。供气企业怎么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主,毕竟还肩负着提供准公共品的现代组织的任务,无可选择的现实造就了他们当下的地位,自然就需要在不管困难再大的情况下,都得讲点格调,采取恃强凌弱的趁火打劫,总是会越来越败坏自己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