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国企摘下北京地块并成为北京楼面地价、总价的双料“地王”。位于顺义区天竺开发区的住宅用地昨日由国企大龙地产以50.5亿元(人民币,下同)夺得,超出底价2.6倍,折合楼面地价每平方米接近3万元。按兴建类似别墅的高档住宅估算,预测“新地王”项目建成後的售价每平方米将超过4万元。(11月21日《大公报》)
近期,“地王”现象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城市不断上演,土地价格被不断刷新。顺义区的50亿高价“新地王”,不过是这一潮流中的助推者和跟风。地价的飙升除了带来房价的疯涨,更多是由此引发的连锁效应,更加剧了房产市场的整体动荡。
其实,疯狂的地价之下,是疯狂的心态。对于“地王”,其实商家和政府等各方合演的双簧:一方面,房产商需要创造一个“地王”来证明自己的业绩,以便更多的宣传自己,在资金市场上翻云覆雨,更多的在股市上融资和套取银行贷款;另一方面,房产界需要靠“地王”来营造一个“更加繁荣”的局面。在当前房产市场“虚假坚挺”和“一派繁荣”的情况下,房产商们施展“地价推进房价”的惯用手法,制造一种用地紧张态势,各级开发商或多或少会借着地王造势,或提价、或促销……高价土地所造成的价格蔓延效应,成了高房价最好的借口与理由;三是政府需要“地王”作为政绩。大多地方官员都有“地王情结”,创纪录的“地王”所衍生的意义很多,最重要的是投资环和人居环境的直接体现,更是政绩的最佳证明,地方官员自然趋之若鹜,求之不得。四是媒体需要。以每个人都关心的房地产作为话题,永远都不过时。“地王”噱头所带来的争议和讨论,最大程度放大了“眼球效应”。
事实证明,炒作“地王”,已经成为官商一体的行业规则。确切的说,“地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借助“地王效应”,带来城市房地产价格的整体提升,从而让房价在短期内达到提升最大化,由此带来财政收入的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升。资料显示,今年6月,广州城建地产以3.45亿元夺得“珠江新城新地王”后,助推了珠江新城房价大幅上涨。新“地王”刚诞生,已有楼盘迅速推出80多套新房,另有开发商坦言在“地王”诞生当天卖了20多套房,并预备在第三天涨价5%,而城建地产在“地王”周边推出的豪宅销售也火了起来。
“地王”之下,皆呈病态。开发商以“少量保证金”就拿下了土地后,借机造势,兴风作浪。政府乐此不疲,坐享其成。正是开发商与政府主政官员利益一致,相互配合,才致使大量出让后的“地王”未能如约开工。从全国的情况看,这两年产生的“地王”,大多尚未动工开发,有的连地价款都未缴清,仍旧一派田园风光,而且这些未动工的地块各有“合法”的原因。究其原因,皆因“地王”只是一种投机工具和炒作手段。其目的,就是加大房产泡沫,让其更加繁荣。
当前的房产泡沫成分严重,“浮肿”之疾日渐加剧,“地王”频生现象必将加剧房市泡沫,使其病情恶化,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一旦病入膏肓,将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