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我自愿不学钢琴、电子琴、二胡、舞蹈等多样,还包括绘画、武术,我长大后不怨妈妈、爸爸”。原来,一位9岁孩子3年学了6门才艺,却没有一样精通,她再也不愿参加任何兴趣班的学习,这是她写给父母的一份保证书。(11月3日《重庆时报》)
简略的文字暴露了一个凝重的社会现象——现实中,在父母的“威逼利诱”下,很多孩子不得不赶场似地参加一个又一个“兴趣”班学习,他们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笑脸不再、童真不再、快乐不再……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家长看来,孩子能有“三头六臂”、会“十八般武艺”才好,因为,唯有这样,将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家长的担忧源于社会竞争的残酷,从这个意义上说,逼9岁孩子写保证书的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有这个社会!殊不知,正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双重作用下,孩子提前结束了自然成长阶段,也过早地被剥夺了美好童年。
一纸稚嫩的“罢学保证书”,给家长带来了难堪,也刺痛了社会的神经。从这份“保证书”中,我们还看到了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和认知尺度,不再是你说我听、你打我忍、唯唯诺诺、逆来顺受,而大有一种“我的人生我作主”的架势和气度。
当然,在少数家长看来,童言无忌,“保证”无效,孩子是他们的附属品,胳膊岂能扭过大腿?今后,“热心理智”的家长还是会为孩子设计一条“阳光大道”,而这一切,又是在“爱”的名义下进行,是做父母的惯常做法,所以,对孩子自尊和权益的伤害也就更大。
多年以前,鲁迅借狂人之口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如今,一位9岁孩子竟然以“罢学保证书”向社会发出了自救的“信号”,实在难能可贵。笔者希望这份“信号”能被社会“接收”到,并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思考:如何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期望有更多孩子在面临不公正待遇时,敢于大胆说“不”!
- 2009-11-01那时候,我们都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
- 2009-10-31曾经都是好孩子是什么让人心变冷
- 2009-10-30为贫困孩子点燃希望之光
- 2009-10-30教育国际论坛的主角为什么是孩子?
- 2009-10-07“兴趣班”是家长还是孩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