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湖北荆州市授予10月24日在长江荆州宝塔河段救起两名落水少年的17名大学生和市民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英雄群体。这17人当中包括14名长江大学的学生和3名沙市冬泳队的老人。 (10月26日中广网)
荆州市的表彰来得非常及时。但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是否应该追认其中3名英勇献身的大学生为烈士?因为,仅仅用“见义勇为”称号似乎不能涵盖。长江大学17名大学生不会游泳,但他们为救两名落水少年,豪不犹豫地手拉手组成人梯,扑向水流湍急、坡陡水深的江中。他们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舍己救人,本身就是对社会责难和怀疑的有力抨击。他们奋不顾身的表现,生动地说明了90后并非“崩溃的一代”,而是可敬、可信、大有希望的一代。
历史上曾有舍己救人的志愿军战士罗盛教,被誉为国际主义战士。人民解放军王杰,舍生忘死救民兵,被领袖毛泽东首肯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物质条件日渐丰富和充分尊重人权的今天,珍惜人的生命已经提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人在生与死面前有了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但是,在两名少年落水面前,如果无人伸出援手施救,只有死路一条,他们没有选择生的希望。按照《重庆时报》的相关评论,不会游泳的大学生在救人前,有选择说“不”的自由。但是,他们没有人说“不”,而是义无反顾地结成人梯救人。他们把生的希望献给落水少年,而把牺牲的可能留给自己。我们没有理由剥夺他们在救人前说“不”的选择自由,但同样没有理由指责他们放弃说“不”选择的自由。
在救起两名少年而牺牲三名大学生面前,社会上有人算起了简易的数学帐。认为,3:2亏了,大学生换少年不值。这种事后算帐的方法,本来就不可取。不错,从表面看是亏了,是有点不值。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树起了一座年轻一代不朽的丰碑;他们用惊天动地的壮举,毅然向世态炎凉宣战;他们为人之子,却把恢宏的大爱献给他人之子;他们是民族骄子,值得世人为之自豪和骄傲。
新的时代,人们除了追求生活富足,除了个人物质享受,还需要弘扬舍己救人的献身精神。那些为了工作,不辞劳苦,倒在岗位上的战士,虽然需要领导给予更多的日常关怀,但仍然为社会所崇敬,仍然需要社会去颂扬。至于说到大学生必须具备救生和保护自己的本领,并不影响人们去歌颂他们无悔的人生选择,并不妨碍人们对他们英勇事迹的歌颂和广泛宣传。
- 2009-10-20
当阿童木变成“美国英雄” - 2009-10-09救人自溺该反思“英雄式”教育
- 2009-10-05节日里,向新英雄群体致意
- 2009-09-23美国的见义勇为英雄很丈夫
- 2009-09-09“以清华北大论英雄”的势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