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经济论衡> 正文
陈发树捐股是立信还是投机
www.fjnet.cn 2009-10-20 11:06 叶檀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前辈牛根生的老牛基金会的经验与教训值得汲取。牛根生的慈善行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与家人捐出在蒙牛所持的全部股份,创立了“老牛基金会”,因此被称为“裸捐第一人”。早期老牛基金会格局极小,用来激励内部有贡献的员工,实际上是牛根生承担完善公司激励体制的部分责任,谈不上是什么公益慈善基金。在面向社会之后,公益的一面才体现出来,“老牛基金会”的公益对象、慈善对象为“五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教育、面向医疗、面向环保、面向食品安全,迄今已经建立近亿元。

令人关注的是,牛根生的慈善既有慈善的一面,也有资本投资的一面。随着2008年12月一则新闻的出台,老牛基金会下属“老牛投资”、一家名为尚心(北京)投资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该投资基金于2007年建立,主要投资于农业等领域,资金来源于牛根生中国蒙牛和内蒙蒙牛现金红利,以及抵押股份所得资金。牛根生“万言书”获”长江系”支持,资金注入的正是“老牛投资”,2008年9月1日现代牧业与全球著名私募股权基金KKR、老牛慈善基金、蒙牛乳业集团就增资重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增资重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整合蒙牛奶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看起来,类似于老牛基金的慈善公司除了进行慈善事业之外,更加类似于神秘的“特殊目的”公司,通过该公司运作使得投资神不知鬼不觉,还不必承担公开披露信息的作用。所谓的老牛投资基金,因此成为介于慈善基金与股权投资公司之间的一种非驴非马的产物,既能够进行慈善事业,也能够通过基金进行隐秘的运作。对于特殊目的公司我们并不陌生,事实上,如大摩、高盛、中国的资产运作公司等全都建立过特殊目的公司,以创建新的产品出售给世界投资者。金融风暴显示特殊目的公司像对冲基金一样具有极大的杀伤力。

违背常规商业逻辑之事总是让人猜疑,尤其在中国信用体系不彰的环境下。由于资源向国企的倾斜以及出口经济的萎缩,中国民营经济生存环境不佳,此时民营经济通过各种手段以求自保,如房地产市场的一些民营企业傍上央企大款,如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设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特殊目的公司进行股权运作——当正常的市场不得不假借国有、慈善充当保护伞时,慈善的纯度、企业的信用就值得怀疑。

笔者坚持认为,一个有信用的企业家,首先要对公司的股东负责,要对公司发展负责。如果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大小股东,慈善的信用前提也就不存在了。这不仅是对陈发树先生而言,更是对所有的企业家而言。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