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石化抛出国内“裸”油价仍低于美国一说后,引起市场对其“高额垄断利润”的质疑。中石化总裁王天普对此回应称,不存在“高额垄断利润”。(9月22日《广州日报》)
王天普不是孤独的。去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瑞祥表示,电信行业不存在垄断。王瑞祥说:“对于所谓垄断要科学界定,比如电信行业,固话业务、移动业务都有竞争,怎么能算垄断企业呢?当然不是。”最让人黯然的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曾表示,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几乎没有垄断。
但与这截然相反的是,在公众眼里,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都存在垄断。为何行业内部和公众的判断完全相反?在这背后又存在着多么强烈的认知冲突?无论如何,可以说,这起码说明了共识的破裂,而共识破裂则是危险的,容易形成对立,造成社会分化和矛盾的激化。
探询这些业内人士否认垄断,应该并不偶然,首先只是利益自保的本能,可以说任何行业的负责人都会为自己辩解;其次,还与当前的反垄断法有关。去年8月1日,酝酿了14年之久的《反垄断法》正式实施,跨国巨头紧张备战,如临大敌,但国内垄断巨头安之若素,究其原因,它们早就吃了定心丸:反垄断法剑指的对象是垄断行为,而不是垄断企业。最后,则与部门利益化有关。所谓屁股决定立场,在既得利益集团已经形成强大的利益固化的现实面前,尽管民众反对声高,但他们无视这一点,不肯放弃利益,哪怕只是一点,岂止不放弃,是连承认都不愿意。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是受损的一群,在垄断下他们承担着高昂的油价,再让他们承认没有垄断实在勉为其难,如果非要迫使他们承认,这是多么悲情的“被强迫”。作为既得利益者,垄断企业再不作出让步,再固执地坚持无垄断,就必然激起民意的更强烈反弹。但问题的症结在于,有了权力荫庇,不承认垄断只会引得民意不满,却无损自身利益,负责人照样官运亨通,他们又怎么可能承认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