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奢侈品看富人显摆心态转型
www.fjnet.cn 2009-09-21 陶短房 来源: 东方早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风头之劲,甚至超过了公认的“亚洲唯一发达国家”日本。这自然引起了趋于两极的反应,有些人大声叫好,认为这是社会富裕的最好表现;也有人对此感到忧虑,认为家底远不如日本等国厚实,奢侈品消费能力却率先与富人接轨,折射出的只能是一种畸形的社会风气,更有人将其和贪腐、不正之风、贫富分化和为富不仁等联系起来。

这些当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应该看到的是,在我们身边(注意是“身边”),许多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的时尚人士并非大富大贵,而是普普通通的白领甚至一般工薪族。他们买奢侈品的钱并非什么横财,而是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出来的。一双鞋、一瓶香水耗去一个月甚至几个月薪水的故事,每天都可以听到无数的版本。其中一些人是乐此不疲,另一些人却是不得不捏着鼻子“奢侈”。

“奢侈品”的定义是“非生活必需的高价消费品”,既然“非生活必需”,就当量力而行。中国是个“新兴”国家,人均收入还很低,在奢侈品消费方面“超英赶日”,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其他像中国一样的“新兴”国家,几乎都经历过这种“超前奢侈”的阶段。诺曼底公爵征服英格兰,成为英国国王后很长时间,法国的奢侈品一直是英国王室和上层社会的最爱;俄罗斯西化之初,不但法国、荷兰的一切都被贵族们追捧,甚至不少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在自己家里放弃俄语,改用生硬的法语对话;由乡巴佬“暴发”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继承了从王室气派、贵族体系直到宫殿、名画在内的一切奢侈品;而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达曼戈》中,那个骤然发家的非洲酋长达曼戈,同样把从怀表到步枪等一切他认为“高档”的东西,都一股脑挂在自己身上。

国如此,家也如此,大户人家的“公馆菜”更讲究品位、烹饪,而暴发户则特别垂青名贵食材;世家子弟的服装面料名贵、剪裁得体,但看上去却未必醒目,而乍富者则往往一身炫彩,甚至连名牌商标都不舍得揭掉。

说到底,这种“新富比旧富更显摆”的心态,是一种转型期的焦虑和不安:他们渴望获得和“真正富人”平起平坐的对待,渴望得到社会对他们新身份的认可和尊重,但刚刚富裕一点的他们,所能想到的争取手段,却只有金钱。把钱花在奢侈品上,恰反映了这种复杂心态。

不仅如此,整个“新兴”国家的社会价值标准同样处在转型期,对成功与落魄、有用与无用、值得交往还是应该排斥等等,往往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简单到以财取人、以衣装取人、以是否“时尚”取人的地步。在家庭逐渐小型化的当代中国,对某种奢侈品、某类奢侈生活方式的共同仰慕,甚至成为许多社交圈子的黏合剂,这自然也造成了不少人“被迫奢侈”、“超前奢侈”的怪象。

要缓解这种“超前奢侈”现象,能做的事很多,然而说千道万,最终都须落实到一点:给每个人找到除金钱、奢侈外更多展现自我的空间,给成功寻得除 “财富”、“名牌”外更丰富的评判标准。俗话说“五代出不了一个贵族”,要摆脱这种狭隘心理和社会风气,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这个过程却未必不能大大缩短。关键在于社会也好,个人也罢,都应尽快让自己的头脑和品位,跟上财富和奢侈品发展的速度。(作者系旅加学者)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
郏县白领教师 成都醉驾判死刑 中国企业500强
重庆房价调控 丈母娘与高房价 事业单位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