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009年期间,孙伟敏、谭燎原等7名专家,利用担任合肥市政府采购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的便利,在三个新建小区电梯采购中,收受康力电梯公司负责人夏东海1万元至6万元不等的贿赂,为请托人在项目评审中打高分,使该公司中标。日前,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分别判处该市招投标中心聘请的7名专家评委拘役6个月到有期徒刑2年6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均适用缓刑。(见2009年9月15日新华网)专家轻易被糖弹击倒,不能不令人忧虑。
专家在金钱潮面前“湿鞋”的,当然并非仅此一例。前几年,辽宁省高院在审理沈阳黑社会头目刘涌一案中,就发生了14名全国有名的法律专家被刘涌亲属请到钓鱼台国宾馆,除了享受美味佳肴外,每人还发了一个3000元红包。于是,专家们便联名给辽宁省高院出了一份《司法建议书》,导致罪大恶极的刘涌免于一死,引起全国一片哗然。最后,最高人民法院不得不重新审理,把刘涌推上了断头台。法律专家们为了蝇头小利,竟然置社会正义于不顾。这桩丑闻,实在让专家们把颜面丢尽。
专家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因为他们不仅是某一领域或行业中有高深造诣的“大拿”,而且是专业至上、心无旁骛的正义化身。想不到,专家也是人,也知道钱不咬手,也会“常在河边站,就是要湿鞋”。可专家们一旦“湿鞋”,带来后果无疑是严重的。让反腐措施失灵,就是其一。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本来是预防腐败、治理暗箱操作的“阳光举措”,意在节省财政资金、杜绝权钱交易。专家们一旦把经念歪,招投标岂不只剩下一个空壳?颠覆社会正义,是其二。法律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从事法律工作的专家,其责任就是维护好这道防线。专家们为了金钱让防线失守,就为坏人开了绿灯,使百姓利益受损。如此,人们对法律就会丧失信心,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损害自身形象,是其三。专家无疑是人才,一个人能历练成为专家实属不易。一旦因为走了歪道受到法律制裁,成了“作废”专家,不仅国家受损失,本人也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些问题,大概“湿鞋”的专家们还未来得及思考。
建设现代化国家人才是关键,各行各业的专家尤其不可或缺。但愿专家们能够不负众望,严于律己,自尊自爱,各级党委、政府也须抓好专家队伍建设,在教育、管理、监督上下功夫,特别是防止他们倒在利益的漩涡里。(侯文学)
(责编:李艳)
- 2009-09-17专家评委何以沦为托儿?
- 2009-09-10谁导演了经适房弃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