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需要的是权利修复与保障
www.fjnet.cn 2009-09-16 王石川 来源: 珠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2009年9月14日,中国网民迎来了它的第一个节日——中国网民节。(9月15日《成都商报》)

笔者忝为网民,网龄逾十年,不知道居然还有网民节。也许正因为如此,首个网民节显得异常冷清,几乎没有人在讨论这个节日。

其实,对网民来说,过不过节,既无关宏旨,也意义不大。网民需要的不是过节,而是权利修复与保障,是意见表达和回应,是网络民主与具化,换言之,有比网民节更重要的现实命题。

无须讳言,有不少官员对互联网嗤之以鼻、甚至深怀恐惧,面对网民的正常监督,有官员毫不掩饰地说:“网上一些人是在胡说八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

言辞上的张牙舞爪还只是一方面,动用公权钳制、封锁网民言论和拘捕发表言论的网民则是另一方面。近年来,有多起网民因正常言论表达却被抓的事件。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高新民称,一些领导干部对待互联网,仍采取简单的堵、盖、封的传统方法,这是不符合互联网政治的要求的。

诚然,当前网民监督、网民反腐已经呈风生水起之势,但仍未形成制度化的框架。如果没有制度建设,没有权力部门构建更完善的制度平台,单靠网民“炒热”了个案才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就难免让人意犹未尽。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民意更容易表达,同时对职能部门来说,网络民意也更容易采集,如果职能部门愿意俯下身段,保持权力谦抑,向网民求智慧,网民是不会吝于表达的。这方面的例子可谓多矣,比如去年年初广东发生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许多网民提供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再比如医改征求民意,网民积极回应,提供了数万条意见和建议。但怕就怕网民的一腔热情被虚置,开门征求民意只是形式,依然由权力部门完全主导改革,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网民的意见没有得到尊重,更遑论得到了遵循。

我们还记得,网民曾以“2006年度人物”的身份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诚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公民社会的培育、公共空间的拓展具有开拓性、创造性的作用,互联网是社会心理缓冲阀、调节器,互联网和网民一道已经成为推动民主政治进程的显著力量。那么,在当下,除了网民节之外,是不是更应该在维护网民权益方面下工夫?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
郏县白领教师 成都醉驾判死刑 中国企业500强
重庆房价调控 丈母娘与高房价 事业单位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