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日前印发了《成都市建设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成都将建设成中西部地区教育环境最佳、教育水平最高、教育品质最优的城市,力争中西部第一,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成都市计划未来10年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9月15日《成都晚报》)
虽然重庆于2007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基本普及高等教育,但明确提出普及高等教育,成都还是头一个,因此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有网友质疑在很多地方高中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短时间普及高等教育难以实现,这个计划是在搞教育“大跃进”。
然而,只要冷静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就一个城市而言,10年内是可能实现普及高等教育的目标的。先看看相关国际标准:大学毛入学率低于15%为“精英化教育阶段”,15%至50%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为“普及化阶段”。我国200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3%,已经实现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历史跨越。近些年来,我国适龄学习人口的数量在大规模减少。有数据显示,15岁的孩子的人数已经从最高峰的每年2500多万,降到去年的1900多万,今年的1800多万。教育部部长周济11日表示,今后10年,由于人口因素的变化,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大概可以增加10%左右。目前,成都市大学入学率已接近40%,照此计算,10年后达到50%以上是有可能的,如果再加上各种措施的推动,完全有可能普及高等教育。
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达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应当说,普及高等教育是我国今后教育的发展趋势,但问题是就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而言,提高质量比普及更为重要。实际上,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大众化以来,批评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下滑的声音一浪接一浪。大学纷纷扩招、民办高等教育机构蜂起,如今,适龄人口要接受高等教育并不难,但获得优良的高等教育仍然很难,也就是说,只要不挑三拣四就有高校可上,但能学到多少有价值的东西却难以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不甚乐观,有规模扩大后师资、设施、经费跟不上等技术上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方向、功能迷失等方略上的原因。
有人说,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的质量怎能跟精英化阶段相比。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托辞,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并不意味着质量就要下降,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高等教育质量下滑只能说明没有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平衡,过于追求规模的扩大,而忽略质量的提高。因此,现在应当着力于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打牢大众化乃至普及化的根底。(李建华)
(责编:刘宝琴)
- 2009-09-10教育精神与师道尊严
- 2009-09-16教育的社会责任
- 2009-09-10让荣誉从"社会评价"回归"教育成就"
- 2009-09-04教育创新不能图“眼球效应”
- 2009-09-13十字路口的大学教育,向左还是向右?
- 2009-09-09学术道德教育重“言传”更要重“身教”
- 2009-09-07整治教辅书市场别忘转变教育理念
- 2009-09-09“以清华北大论英雄”的势利教育
- 2009-09-07禁止上晚自习制造教育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