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教育讲堂> 正文
警惕农村学生成阶层复制的符号
www.fjnet.cn 2009-09-04 09:04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农村孩子在高考制度下的不公平现象,这几年在加剧。临沂师范学院综合素质评价中的的六项考核标准里面有两项,如审美与表现,运动与健康,就跟农村的考生不搭边。这被认为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没有经过深入的研究,对农村学生不利。(9月3日央视新闻)

  农民曾承担了我国现代化和改革的大量成本,但是,收益甚少,甚至还被称为“二等公民”,如今,他们的子女几乎延续了同样的命运:被抛弃和承担不公。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在笔者看来,当农村孩子继续承担同样不公命运的时候,就意味着“农村学生”在当下有了农民般“符号”象征意义,这是我们不能不正视的,因为在这种恶性循环面前,我们看到的是可怕的阶层复制。

  通过对全国6个城市8所重点中学的问卷调查,《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课题组负责人王雄介绍说,“来自政府管理者、企业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等传统和新兴的优势阶层的子女获得了最多进入重点高中的机会,而社会弱势阶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则逐渐减少,尤以工人、农民的子女下降最为显著。”那么,结合本则新闻,笔者以为,“农村学生”同样承受着“孤岛”的代价。种种迹象显示,我们必须对长期以来被遮蔽的农村孩子命运进行理性观照,对农村孩子无法享受公平教育资源和机会进行冷静审视。

  应该承认,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拥有更多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在享受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上占有优势;而低社会阶层的子女则处于劣势,是一个基本现象。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认为,教育中的阶层差距,是社会阶层差距的表现。

  不过,从社会阶层的角度而言,难以确证哪一个阶层的子女更聪明、更具有努力的意愿并最终获得成功,家庭背景的影响当然是直接而深刻的,但家庭背景并非孤立地发挥作用,它必然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下被有意无意地放大或缩小。因此,对农村学生不利的测评是特定制度的产物,其背后的教育不公和权利劣势等因素必须得到抑制,否则,整个社会就要陷入阶层复制的陷阱。

  在笔者看来,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屡屡被提及,在于这种现象所引发的焦虑不仅仅是农村子女向上流动困境的焦虑,也显现了整个社会对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的忧虑。简单地说,这种忧虑是一种双向互动群体焦虑,既反映在农村家庭本身,也反映在非农村家庭和人员中。

  对非农村户籍的人士来说,之所以充满忧虑,在于对整个社会日益陷入分裂和对立境地的不满,是对农村大学生比例下降隐藏的社会风险有所警惕的结果。谁也无法想象一个社会能使一个群体充满希望而让另一个群体充满了绝望,假如希望只给了一个群体而灭绝了另一个群体向上的希望,那么,带来的后果是灾难性的,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不啻于是陷入了“火药桶”之中。

  整个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当一个群体剥夺了另一个群体向上流动、改变命运机会的时候,就意味着社会的断裂。笔者以为,对农村学生不利的测评隐喻群体双向焦虑,而群体双向焦虑是个危险的社会预警信号。有必要重视之,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解决。(朱四倍)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