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有个头痛脑热,医生能看出症结所在。那医生群体的“病”谁来看?应该是患者。要是医生不走后门而是以一名普通患者的身份去就医,就更能照见自身之“病”。
8月中旬,武汉市13个城区卫生局局长和10余家市属三级医院负责人,在以普通患者身份到市内医院就诊后,大都对这次经历叫苦不迭。该市普爱医院院长胡绍的经历很有代表性:挂了心内科的号之后,因为无人叫号,只能经常起身询问轮到自己没有,苦等50分钟后被医生“接见”。医生先量血压、听心脏,接着开出化验单和心电图检查单,前后只用了5分钟。
不体验不知道,一体验吓一跳。以往每每有患者抱怨医院、医生的服务态度差,医生、护士们总是振振有辞:医生很苦护士很累,收入也远比“传说”的低。在他们看来,在苦和累的压力下,面对患者时阴沉着脸、偶尔情绪爆发都是情有可原的。可如今,卫生局长、医院院长们客串一把患者后,应该不会原谅这种论调了。
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小病痛尚可捱过去,大病则不仅伤身夺命而且耗散钱财。要是碰到医生板着脸、无人导医任凭患者满楼转、既无人工又无电子叫号、一上来就是化验加设备检查的医院,病人能不窝火吗?
让病人苦等50分钟,结果看病才5分钟,能看出病灶吗?如果医生医术精湛,5分钟的确能把病看好,那就是再等50分钟也值得。但是,一上来就是量血压、听心脏的老一套,接着就是迫不及待地开出价格不菲的化验单和设备检查单,又怎么能把病看好呢?这到底是在看医生还是看机器呢?难道询问患者家族史、既往史这些传统的“问”的内容,已经可以统统不要了?
其实,从事医疗卫生管理的卫生局长们和医院院长们,早该下去客串一回病人了。到医院去当病人,同时也是在当“医生”——零距离观察、体验医院、医生护士以及自身“病情”的“医生”。微服私访自己管理的“地盘”,在武汉可是有优良传统的——1985年武汉市长吴官正徒步察访武汉港某码头的服务质量,挨服务员骂后自认“活该”并着手狠抓武汉的服务工作。20多年后的这些卫生局长、医院院长们,除了连声抱怨,有没有自认活该的雅量和知耻后勇的作为呢?(邓辉林)
(责编:李艳)
- 2009-08-23由亿万人进京求医谈“看病贵”
- 2009-07-071个月看病3000余次,医保漏洞何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