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川大蹭课"成时尚与成绝唱的北大旁听
“走,到川大蹭课去!”这已成为很多成都白领工作之余的一种时尚。新学期即将开始,某网站开辟的“到川大听讲座”活动迄今已吸引上千人参与。对“蹭课”现象,近七成川大学子表示宽容和理解,也有一些老师对教学秩序表示担忧。(8月26日《成都商报》)
新兴的“到川大蹭课”,引起我对“北大旁听生”的追忆及向往。当年,倡导“思想自由、兼收并蓄”的蔡元培先生,要求“各学系有缺额时,均得收旁听生”,自此,北大旁听风之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资料记载,梁思成在老北大开授“中国建筑史”,课讲完后说:“为了应付公事,还得考一考,诸位说说怎么考好?”台下默然。
梁先生大悟:“请选课的举手。”不料堂下无一人举手,他乐了,向台下一揖:“原来都是旁听的,谢谢诸位捧场。”典故中,北大对旁听生之尊重及旁听生们对学问之追崇,皆让人神往。正是得益于北大的旁听传统,毛泽东、沈从文、丁玲等著名人物的历程中有了北大的印迹,而北大也因他们增色。今昔对照,“到川大蹭课去”,俨然有着北大当年的一些风采。
舆论常感慨,今天社会的学术氛围正在丧失。
很多人归之为时代的因素,因为在功利化时代,人们确实很难静下心来,沉醉在学术中。然而,学术氛围的失去,与大学人文关怀的缺失难道就没有一点关系吗?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大学,大楼多了大师少了,功利多了人文少了。
我们已经很难奢望今天的大学能像过去一样,让一个偏科生进学堂,让一个没有大学文凭的人当教授;我们同样很难奢望,今天的大学能像过去一样,给旁听生一席之地。
“到川大蹭课”渐成时尚,可有着辉煌旁听传统的北大,前几年以校园安全为理由,给旁听生设置诸多限制,对比一下,七成川大学子对旁听生的宽容显得难能可贵。希望“北大旁听”能有更多更新版,希望“到川大蹭课去”不会成为孤例。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