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中学教育中的鲁迅,一直是热议的话题。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作品篇目,早已是旧报道,而近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四届鲁迅论坛再次议论中学教育与鲁迅作品的关系,使旧报道又成新热点。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伴随几代人的成长。但是,对这段读鲁迅的经历者而言,鲁迅可能真的很伟大,而回忆并非总是很美好。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这个符号,总是高踞云端,一方面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一方面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总之都不是正常“人”。
于是,不能带着正常人的情感去读他,读祥林嫂的故事,要诅咒万恶的旧社会;看闰土的外貌变化,要痛惜农民的愚昧和不幸;读《药》,要懂得革命必须与人民大众相结合。总之,鲁迅的作品不是文学欣赏,而是政治宣传,并且是惟一正确的政治。甚至鲁迅所用的那些奇怪的标点符号,都是必须生吞活剥囫囵入肚的对象。
于是学生成了“鸭子”,鲁迅就是“饲料”。更重要的是,鲁迅作品是考试的重头戏,而试卷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学生必须吃下教科书中的“横眉冷对”,才能挤出分数。
这种对鲁迅的理解、教育、考核方式,终于把鲁迅变成一个阴森森的老头,躲在租界放冷箭——这次射向的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而是中学生。
但是,教科书中的“鲁迅”,是真正的鲁迅吗?
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活跃于“五四”那样伟大的时代,在鲁迅身上,表现出异常丰富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既有如《野草》中的散文那样,对生命存在的虚无与绝望痛彻的感受,又有如《呐喊》中的小说那样,对新旧社会的深刻洞察,还有如大量杂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对革命、知识分子、国民性的深切体验。
在中国思想史上,鲁迅是独异的,并且因独异而孤独,因独异而深刻。他是一个孤独战斗的英雄,特别是晚年,既不容于既有的独裁政治,又不能容于正在壮大的新权威,于是只能“横站着作战”。他不属于哪一个阶级,也不属于哪一个群体,而是一个绝对独立的现代知识分子。
- 2009-08-13淡化鲁迅,准备培养什么人
- 2009-08-13以前过于“优待”鲁迅
- 2009-08-13鲁迅“失宠”与“碎读”盛行
- 2009-08-13人教社否认鲁迅作品将被剔出语文教材
- 2009-08-12教师素质也是鲁迅作品被抛弃原因
- 2009-08-11中学语文鲁迅作品被指生涩难懂 成教学鸡肋
- 2009-07-28给梁实秋一点空间 无损鲁迅的伟大
- 2009-06-24梁文道:韩寒是下一个鲁迅 金庸为何加入作协
- 2009-05-04鲁迅孙子周令飞:希望能在台湾举办鲁迅特展
- 2009-03-31张竞生:被鲁迅骂被周作人捧的“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