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透明”机制带来的投机无需担心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发改委此次下调成品油前一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即建议,由于当前的调价办法使成品油调价机制过于简单、透明,导致投机、囤积等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不利于整个油品市场秩序的稳定。所以,两家企业建议发改委:考虑到他们的销售压力,“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模糊化处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包括国际成品油价格计算方法、启动调价的涨跌幅度等都需要调整”。
尽管中石化集团宣传部人士表示,该集团官方没有发表过上述说法,中石化会严格执行国家政策。但市场上对于调价机制过于透明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其中最主要的声音就是这种机制将带来成品油投机。
众所周知,高度垄断的行业下都会有投机行为。即使在当初完全没有定价机制的时代,国内成品油的投机行为依然密集存在。按照现代经济理论的实践经验来看,投机行为在可能拉高价格、恶化垄断者经营环境的同时,也有效改善了市场的竞争环境,增强了整体市场经营者的竞争力,从而真正做到社会福利的帕累托改进效率。尤其是在高度垄断的行业背景中,更是如此。
退一步说,若真要减少石油贸易市场上所产生的过度投机行为,并不一定要实施所谓的“模糊定价机制”。其实,还有更加本质性的解决方案。有不少专家认为,目前22天为一期的调价周期太长,这一方面会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浮动未必一致,产生了投机客的投机利润空间;而另一方面这么长的考察周期也增加了投机商囤积建仓的时间,减少了他们的市场风险,充分计算出了市场调整的幅度和方向。这两种效应叠加也就成为了现行定价机制下的投机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因此,将调价周期从原来的22天缩短到1周或者10天应该比模糊定价机制更加有效。
应该说,完成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是今年整个能源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快速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成品油价格调整既要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要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要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这样的改革意愿也就决定了当初的成品油价格未必就能一步到位,需要兼听各方意见,而不是一味偏袒。当初泛滥的“父爱主义”应该在市场经济的改革大潮中有所节制,甚至通过进一步的体制深化高度隔离起来。(新京报 陈宇峰)
(责编:李艳)
- 2009-07-21油价问题的焦点是谁来决策
- 2009-07-30谨慎欢迎油价调整不再半夜鸡叫
- 2009-07-17没有公众参与制定的油价不具合理性
- 2009-08-03中国不应学美国搞“低油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