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今年四川省的语文高考题作文为《熟悉》,但有一名考生却用古汉字写了一篇作文。这篇作文主要用了甲骨文、青铜铭文、大篆等古文字字体,书写十分工整,字体非常标准。语文质检组称已经请古文字专家翻译此篇作文。(6月21日新京报)
以一种如今人们并不熟悉的文字,写一篇名为“熟悉”的作文,多少有点讽刺意味。而这位考生冒着被判零分的风险,写就的这篇“天书”,在我看来,绝非仅在别出心裁,故弄玄虚,其中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隐秘和天机。
从高考阅卷组透露的信息来看,目前并没有给这篇作文“判处死刑”,而是请来古文字专家破解这份“天书”。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体现了对特殊考生特别诉求的一种人性化尊重。据此,我们也有理由猜想,如果这篇作文真能表情达意,语意通畅,给其一个合适分数也在期待之中,而更多人认为,能在短时间内用甲骨文、青铜铭文、大篆等古文字体写成一篇800字文章,堪称奇才,考生是否想以此奇招引起社会关注,进而被高校破格录取,走上古文字研究领域,也未可知。据报载:32年前,一位叫袁定基的四川考生,就是完全用篆字在语文卷上书写而被南开大学破格录取的。
有古文字专家出马,破解这份“天书”应该并不难,难的是,这份“天书”到底向社会传递了一个什么信号,发出一个什么声音,我们是否能够接收到这一信号,听到这一声音?
首先,我们曾经使用而熟悉的文字,如今却与我们渐行渐远,由熟悉而变陌生,甚至可能失传,这对注重文化传承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尴尬和悲哀。考生以这种另类行为,是否在向社会发出一种警示,给人们一份启迪?其次,从这份“天书”中,我们还看到了作者对高考的不屑、对自我的崇尚和对未来的一种侠客般的憧憬。当然,希冀拿这种方式引起人们注意,等于在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把自己命运当儿戏,丝毫不值得提倡。诚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有很多积弊,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良,但在目前,毕竟是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天书”之中到底还隐藏着哪些天机,需要待其公布于众后才能得知,笔者倒是希望给有更多人读懂这位考生的“天书”。(叶传龙)
(责编:刘宝琴)
- 相关新闻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