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西岸时评>一周热评> 正文
教育经不起“薅羊毛”
www.fjnet.cn 2009-05-22 09:23 来源:钱江晚报 我来说两句

《华商报》报道说,近日,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新校区招生,只招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子女,没有普通市民子女的份。该校报名处备有一份名单:“市委办、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

  市民一投诉,记者来了,该校回答说:“我们新校区主要解决市委、市政府工作人员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今年只开4个班,资源有限!”

  铜川市教育局对记者表示,要纠正该校的做法。

  大概铜川一中的校长没有看过赵本山的小品《薅羊毛》(薅,hāo,指用手拔草等)。只在一只羊身上薅羊毛,肯定要被生产队发现。聪明的做法是在好几只羊身上薅,就不容易看出来。

  据另一则报道,现在正是考试季,大家都想把孩子往名校送,找校长的人太多了,名校校长都躲了起来。

  校长们诉苦说:“光各级领导批下来的条子都安排不完,省里的、市里的领导,你一个都得罪不起”。

  这些条子不是集中在一所学校,学校都吃不消,要是只给“一只羊”薅羊毛,这只羊还活不活了?

  “羊”也有对付的办法。武汉一位名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她弄出一个内部规范:“省领导给一个指标,市政府给一个、省委办公厅一个,审计局给一个……”

  名额均分,一只手只能薅一次;想不让人家薅,是不可能的。但不是什么手都能薅的,必须是特权之手。

  羊少,薅羊毛的人多,那么,多养些羊,或者多养些产毛多的羊,不就解决问题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对记者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对某些官员有好处。一是,他们有个典型学校,高考录取率也高,是自己的政绩工程;二是可以让官员和富人的子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三是,可以减轻财政负担,把办教育的开支转嫁给老百姓。

  报道说,一位教育杂志主编认为:“某种程度上,择校费就是地方政府对教育欠账过多的产物。正是在地方政府的默许下,一些教学质量好的学校收取的择校费越来越高,无情地吞蚀着义务教育的公益性。”

  原来,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老百姓才是被人家随意“薅羊毛”的羊。(戎国强)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