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在公共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北京市地铁建设的力度也是逐年加大。宣武门封站其实是为了施工,新建的地铁4号线要在这里建换乘站。但还是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这些,外地游客知道的概率就更低。一些不知情的人对封站造成的不便心生怨气,拥挤的人流中或可听见不满的抱怨。
一个站封闭几十天,会给乘客造成很大不便,乘客有理由知晓这是为什么。再者,施工也是为了创造更便捷的出行条件,乘客自然会充分理解和配合。但就因为有的广播员少说了一句话,让乘客不知情,好事没有得到好的评价,还让乘客对地铁部门颇有怨言。
口气表明态度,态度反映理念,理念决定行为。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口气,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广播员一句“按照上级指示”,就如同手执尚方宝剑,剑锋所指,谁敢多问?只有乖乖服从的份儿。纵然地铁为改进服务付出诸多努力和心血,无奈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旧意识、老观念还是在不经意间坏了事。
古语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即便到了人民当家作、公仆执政为民的时代,这种传统意识仍然残存。在很多人、很多部门单位的思维中,工作的结果可以让群众知道,但这么做的依据和决策过程群众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利知道。于是,政务信息不公开,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不透明,正常的人事调整不说明,弄得群众一头雾水,犹如雾里看花,平生许多不必要的乱传瞎猜,倒给境外媒体胡编乱造所谓的“中共政坛内幕”提供了土壤。
依法执政,政务信息公开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来,各级各地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都有不少显著变化,总体说来开局不错。“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原则,通过大力宣传和政府的实际行动,广为人知,并正在形成新的意识。
不过历史形成的“愚民”观念,改变起来不可能在朝夕之间一蹴而就。针对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对公民提出的公开有关政务信息、公共信息的具体要求,还存在不情愿、不配合、不同意的情况。个别案例已经导致公民或律师依法提起诉讼,他们希望借助司法力量推动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司法裁决的力量当然能够促使政府部门在具体问题上的转变,但司法救济成本高、时效慢的缺陷,让通过司法途径推动信息公开的效果受到局限。
一方面对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找硬伤、寻不足,主动整改;一方面深挖思想观念中的问题,换脑筋、改观念,积极调整。通过上述主观、主动的努力,信息公开的进程就能变被动地被人推为自己走。别人也推,自己也走,信息公开的步伐自然会迈得更大,为民服务的举措就能更加到位,接受监督的意识就能进一步增强。
4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始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正案草案。修正案草案规定:“任免案应当附有拟任免人选的基本情况和任免理由;必要的时候,有关负责人应当到会回答询问。”在一贯被认为政务信息中最敏感的人事任免问题上,传统的“禁区”都在被“突破”,我们没有理由不对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种种改革充满信心。当执政者意识到并切实以仆人的口吻向当家作主的人民群众汇报情况,怎能不得民心、顺民意、聚民智?这样的执政理念和方式将会使执政者永葆生机与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王甘武)
(责编:李艳)
- 2009-05-02成龙喊一嗓子,地铁就得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