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8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18日发表署名文章说,回首近年两岸各种级别、层次、话题、业界的论坛已目不暇接。但是,只要细细观察日前举办的首届海峡论坛,就可发现其中独有的亮丽之色,解读出全新的时代讯息。纵观首届海峡论坛,一个大写的“和”字渗透其中,声声呼唤并迎接着中华民族的大和解。
文章摘录如下:
海峡两岸,万千民众,不知道有多少人吟咏传诵过余光中先生那首小诗——《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鲜活而具体的生活画面,将祖国分治未得统一的乡愁描绘得淋漓尽致。
如今,两岸关系已然站在历史新的起点上,那一张张邮票、船票都交付运用在“大三通”蔚蓝的航线上,可以告慰那些在一座座“坟墓”中念兹在兹心愿变成遗愿的父老乡亲。那一湾浅浅的蓝色海峡,正在传递着地缘相亲、血缘相亲、文缘相亲、商缘相亲、法缘相亲这种种的血脉之亲。
于是,瞩望着5月15日至22日期间在福建厦门、福州、泉州、莆田等地举办的首届“海峡论坛”,有人套用余光中先生的句式,激情吟出“一道浅浅的海峡,福建在西岸,台湾在东岸”,它们犹如祖国东南血脉相连的美丽双翼,意欲展翅飞翔。
回首近年的时光里,两岸各种级别、各种层次、各种话题、各种业界的论坛已经目不暇接数不胜数。但是,只要细细观察在福建举办的首届“海峡论坛”,就可以发现其中独有的几抹亮丽之色,解读出全新的时代讯息。
从人数上看,为了参加这次论坛,拥有广泛代表性的8000多名同胞从台湾各界别和各县市跨海而来,他们与数万名大陆各界人士共同参与18场以弘扬中华文化和共促经济发展为主旨的论坛活动,形成两岸开展民间交流3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盛会。
大陆国台办主任王毅会前指出:“海峡论坛不论界别,也不论观点,只要愿意来,我们都欢迎”。这种敞开大门办论坛的方式,不仅显示出一种宏大的包容,更显示出一种民族的情怀。而涵盖全台各地的8000多人能够与会,也显出一种民心的向背与民意的趋势。
从人员上看,这次论坛的台湾与会者几乎都是来自于民间,特别许多是来自于台湾中南部。即使是国民党副主席朱立伦、民进党党务顾问许信良(原民进党主席)或是各县市蓝绿颜色不同的执政者、民意代表及邻里代表,他们也都是以民间社团负责人的名义出席。政治的色彩在这里刻意被淡化,麻烦与联想在这里刻意被回避,这里凸现的基层的力量、民间的力量、一家人的力量、民族的力量。
一种声音出现了。民进党顾问、原民进党主席许信良参加海峡论坛接受采访时作出表示,两岸间既然有国共论坛,那应该也有一个“民共论坛”,应为民进党跟共产党提供一个对话平台。固然,许信良今日并不是民进党的主流,许信良的讲话也不能完全代表民进党的态度,但这番话语显示出的是一种态度、一种需求。大陆与台湾,党与党之间需要沟通与交流,但许多时候,比党际交流更重要的是民间“草根”的交流、是民族的交流。
从内容上看,首届“海峡论坛”尽管是经贸唱主角,但文化活动中纷呈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和闽都文化等等祖地文化的特色。共同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要素,也是这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软实力。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同传承的中华文化,系起了两岸交往的情感纽带,或许成为两岸人民放下历史包袱、摒弃意识形态、全面深入交流的最好切入点。
江入大荒流,潮平两岸阔。纵观首届“海峡论坛”,一个大写的“和”字渗透其中,声声呼唤并迎接着中华民族的大和解。(蒋丰)
(责编:徐嵘)
- 2009-05-18海峡论坛的魅力
- 2009-05-17陈先才:海峡论坛开启两岸民间大交流的新篇章
- 2009-05-16海峡论坛评论集
- 2009-05-16两岸交流升级迫切需要“海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