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魏巍 > 正文
功利化的奥数出得了冠军出不了大师
www.fjnet.cn 2009-05-08 08:23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安德烈·奥昆科夫  资料图片

  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了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茨奖得主安德烈·奥昆科夫。数学大师说他从来没上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5月7日《现代快报》)

  按道理来说,堂堂菲尔茨奖的获得者却解不开一道小学生的奥数题,这的确够丢人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折射了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悲哀。小学是教育阶段中的基础教育,它应该带给孩子们的是通识性的教育和独立的思维方式。而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注重的应该是对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不是解题技巧。现实中的数学却完全与之相反,做题、做题、再做题,最后,收获的只不过是解题技巧,而不是思维方式。

  奥数更是这种矛盾的集中爆发点。虽然各地的教育部门多次禁止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却始终没有什么效果,而奥数就是这个考试最核心的课程。于是,孩子们在一周的学习之后还要在周末上与奥数有关的课程,这时的奥数只不过是一张可能进入重点中学的门票。

  而几年前,中国的高中生屡屡在世界奥林匹克数学大赛上获奖,这些获奖者也大多进入了中国最知名的几所大学,而后来有媒体报道,这些冠军大多选择的计算机或者是经济学专业,并非数学,这时的奥数仍然不过是一张门票。

  在美国,奥数只是作为一个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兴趣的组织;而在中国,奥数却变味了,变成了通往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门票。

  两相比较,在中国无论是教育部门、学校、家长还是学生都把奥数当作了一个工具,而且是运用的十分娴熟的工具。所以,学生们在各方的压力下选择了奥数,尽管绝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情愿,吸引他们的并不是奥数本身,他们只不过在为了学习而学习,甚至于在为了奥数背后所带来的利益而学习,于是,奥数冠军们最终很少有选择数学专业的,更多人选择了可以产生更多回报以及周期相对较短的计算机或者经济专业。

  奥数存在的本意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这种相对枯燥的基础性学科,兴趣更是显得尤为重要。畸形的奥数教育只培养出了功利的奥数冠军,却没有培养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从事类似于数学这种基础学科研究的人却越来越少。是的,我们该让奥数做回它自己了。(魏巍)

    相关评论:奥数题难倒数学大师 呼唤体制性救赎

              惊闻奥数题难倒数学大师!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